三天前,各平台热搜榜都出现一条热搜,标题是:警惕!手机nfc功能已成骗子的提款机。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如果大家仔细去搜索这个标题,会发现报道与转载这篇文章的,全部是鲁中晨报、上观新闻等地方官媒平台。



从这些文章的结尾备注来看,他们所选取的案例警示资料,都来源于人民网的科普。

而今天各平台热搜榜上,又出现一条新热搜。叫做:辟谣:碰一下手机钱就会被盗?谣言!

发布这篇文章的媒体是光明网、环球网等大型官媒。

两篇文章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反,但标题格式几乎一样,而且都有官媒背书,并且都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时间仅仅相隔三天。

这背后是怎样的逻辑与斗争?我们到底该信哪边?

我们先看三天前的这条热搜。这个就很诡异,其实关于nfc会导致手机被碰一下就盗刷这种传言,这类短视频在各大平台上早就已经出现了。

因为制造的爆点,在民众中造成的惊恐性,导致这类视频传播率非常高。点赞和转发数据,都很惊人。

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类警示文章中的警示案例,就会发现他们选取的案例,都是过去几年的一些常规的诈骗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伪装客服或者其他手段,忽悠当事人,下载了一些非法应用,然后是这些非法应用劫持手机,完成一些盗刷。

这类案件都和”碰一碰手机,钱被盗刷没有直接关联。

通过这类案件的详情,我们就可以发现,这跟手机是否开通nfc功能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它并不是一碰就被盗刷的这种形式,。

这类热搜其实是将两类案件,进行了串烧与编排,但是在三天前的这类热搜报道,我在每一篇的结尾都看到了警方的公开警示。

警方警示相当于是一种官方背书,警方要求普通民众慎用手机nfc功能。

这里的慎用,虽然说从法律角度来讲没有禁用,但是当警方提醒,出现在一条反诈的官方报道里面,那么警方的这个慎用,在许多老百姓的认知里,其实就是不要用。

今天的这条热搜,也很有意思。这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官方层面发出的辟谣声音。

声称过去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手机一碰就被盗刷的所有视频,都确定是为了涨粉的某些团队的恶意摆拍。



实际生活中不存在,一碰就被盗刷的真实案例,所有的被盗刷案例,全部都是因为用户事先被欺诈,下载了非法应用,导致手机被劫持,随后呗犯罪分子盗刷。

今天的这篇报道,本质上实际上是支付宝平台的一个政策宣讲,支付宝平台今天宣讲什么呢?那就是他为全国所有使用【一碰就付】的人,提供类似于保险的保障功能。

支付宝的碰一碰支付功能,实际上也是基于手机的nfc功能开发的一种,触碰支付支付方式。

保障政策凸显了他的自信,支付宝声称,全国任何人使用碰触支付方式,导致被盗刷了,你被盗多少,支付宝就赔多少。

支付宝就是在证明,过去一段时间。所有关于碰触盗刷的视频,全部都是恶意造谣和摆拍。

在光明网、环球网等平台转发支付宝保障政策的文章最后,也都拿出了,中国警察网那一张截图。



中国警察网以及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的官方观点,强调碰一下就会被盗刷这种言论是谣言。

我们仔细回望三天以来的这两场热搜,就可以发现,背后似乎有商战的影子。

三天前的这一股热搜,以及一碰就付就被盗刷的这类视频的流传,应该是冲着触碰支付功能而去的。

只不过是这类言论,通通都利用了反诈警察,最后给出的慎用警示,达到官方警告的味道。

到了今天,明明只是支付宝公司的一个保障政策的发布,但是经过了大型官媒的传播之后,也给人一种官方背书,警方辟谣的含义在里面。

仅仅时隔三天,警方在这一新闻下的立场又变成了碰一下不会被盗刷。

两场热搜都巧妙地以官方背书的方式,来达到想指挥老百姓怎么做的目的?!

但这无疑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很迷茫的,也是对官方信誉的一种损害。

碰一碰支付到底安不安全?Nfc功能到底是可以正常使用?还是应该慎用或禁用?官方与警方都应该给老百姓,一个更加确定的答案。

而与此同时,这场利用官方背书来进行的商战,必须有其中的一方,承担释放虚假信息。以公权力攫取商业利益的责任。

官方站台或辟谣,未来真要慎用了。现阶段老百姓还只是不知道该信谁!

下一步就是不敢信,最后是不愿信,那就没救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