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特别是闲聊八卦论他人短长,大部分内容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英明别人多么愚蠢罢了,从而让自己暗戳戳地得到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进而收取一丝小确幸。
——坤鹏论
快过春节了,再叠加孩子们放寒假,儿子的游泳基本要一天两训,周末无休,
所以,坤鹏论的时间就格外繁忙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读书学习写文章的时间就被挤压得可怜了,只能是见缝插针。
第十二卷,号称是《形而上学》的“神学卷”,
尽管在前面部分的某些卷里,亚里士多德也提到了“神学”,也将其称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同时,也把“哲学”叫做“神学”或“第一科学”,
但是都没有对其展开进行详尽的论述,
这个任务,亚里士多德将在第十二卷完成。
首先,我们要明白,虽然叫“神学”,但是它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并不像宗教宣扬教义的学术,
它只是亚里士多德描述在他心中的宇宙的终极原理。
亚里士多德的“神学”是把他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已经论述过的关于“此岸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的终极真理后,又将其范围扩大至全宇宙,论述了他认为的全宇宙的终极真理。
而这种追求终极、想知道一切的特点恰恰也正是人类的本性。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哲学家的终极任务就是要满足人类这个本性,
要探索最广大、最真实、最高级和最神圣的全宇宙的终极真理。
而这个第十二卷,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追求的表现。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一起先睹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神学”思想大致,
这样有利于我们后面对其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也可以称为“自然主义的神学”,
其实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基本都是这类思想,或者可以称其为“原始神学思想”。
我们现在看到的希腊神话就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思想。
或者说,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是其最原始的神学思想,或者说是它的最初哲学。
因为这些神话的共同特点就是,将人对于自然力的崇拜和敬畏转化成了人格化的神话中的人物,
比如:代表宇宙最高权力的神是宙斯;代表文艺的神是缪斯;代表爱的神是维纳斯;等等。
而亚里士多德的神学,就像给这些神话人物穿上了哲学语言的外衣。
他的最高统治者是不动的、永恒的主体、不动的推动者、第一推动者、最高的理性;
他的战神是矛盾和对立面;
他的命运之神就是必然性;
亚里士多德在这一卷的结尾引用了荷马在《伊利亚特》一书中一句话:
“许多人的统治是不好的,让一个人治理吧!”
这里的“许多人”在亚里士多德来说,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许多治理的原则,但是这个世界却拒绝糟糕的治理”的那些哲学家,
而他对自己的哲学的正确性充满了信心,所以将自己比作了那“一个人”。
总而言之,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或神学中,自然就是最高的神,
在他的理论中,自然生化一切,成就一切,它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也是世界规则的缔造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其称为自然主义神学的原因。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人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其实就相当于我国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
老子还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成物之母。”
有趣的是,中国哲学中的道,一直就是自然的名字,或者说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规律和法则,
甚至严格意义上讲,起码在老子那里,这自然都不能被称为道这样的名字,
因为老子指出,它不可见,不可触,也就无法特别指定,进而无法命名,所以也将其称为无(无名)。
总的来说,自然从来没有被人格化或是神格化,这是中国哲学传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所以,它也不容易被宗教加以利用。
与此相反的,亚里士多德的神学则极易被基督教利用,把他的最高自然力的代表命名为“上帝”,就成了基督教的创世主了。
这段故事可以看坤鹏论以前写的《看懂今天的科学 要从亚里士多德说起》。
这和柏拉图的“德米奥尔格”(制造者)被基督教利用,改名为“上帝”是一样的。
另外,对于老庄的哲学思想,则可以看《心斋坐忘 唯道集虚》来初步了解一下。
由自然创生一切展开来思考,我们也会更容易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善”,同时也会对尼采的权力意志(生命意志)颇为认同,进而沉迷于存在主义更少关注外部,反而开始向内寻找自我,活成自己。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