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年俗。乙巳蛇年即将到来,陕西各文博单位陆续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文博探访游系列活动,围绕新春、生肖、文化、民俗等主题,通过150多项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精彩纷呈的文博体验活动,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市民游客带来“最中国”的蛇年体验。
双展齐开迎新年
西安博物院“大学校”再升级
西安博物院展览社交活动现场(西安博物院供图)
“再往上一点,给大蛇的身子涂上颜色……”1月23日上午,在西安博物院生肖文物大联展现场,两位小朋友踮着脚尖正在妈妈的指挥下,为互动展板上涂色。当天,为迎接乙巳蛇年,西安博物院“博物启智 文化润心——陕西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两项新展同时启幕。展览现场设置的“金铃祈福”“缤纷毛衣树”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互动打卡装置,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西安博物院展览社交活动现场(西安博物院供图)
龙蛇共舞,年岁更替。“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牵头,西安博物院联合全国50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展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肖蛇的代表性元素符号,整合各地文博单位优质馆藏资源,通过线下图片联展的形式,搭配深入浅出的知识解读,生动直观地揭示生肖文物和生肖文化独特的价值魅力,其中,西安博物院藏“唐蛇首十二生肖俑”“四神十二生肖铜镜”“蛇首系铃铜匕”“玄武纹瓦当”“四神灵舍利棺”等20余件具有蛇元素的文物尤为亮眼。此外,展览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倡议青少年儿童以绘画的方式参与展览策划,200余幅小艺术家们的作品也将同步展出,为观众画“蛇”添福。展览现场以物映画、以画衬展、以展释情,营造出浓厚的年节氛围,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多年来,西安博物院积极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指示,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修复、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活化利用等方面,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让博物馆“大学校”之路越走越宽。此次开展的“博物启智 文化润心——陕西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展览由西安市文物局主办,西安博物院承办,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和西安市博物馆协会协办。展览集合图片展示、影音视频、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重动态方式,紧扣博物馆社会教育主题,汇集陕西省市区县国有、非国有、行业等各级各类博物馆上百种特色社教活动和教育实践案例,是10年来陕西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成果的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力求全面呈现新时代陕西省博物馆在社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成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博物馆“大学校”的力量。
各大博物馆推出蛇年主题展览
“龙去神威在,蛇来瑞气添”。小年已过,各大博物馆新春展览和活动陆续来临。陕西文博单位用展览、体验、非遗、市集等多种形式,让市民游客在博物馆里体验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传统与科技的交融,让“中国年”更有“中国味”。
春节期间,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特别举办“灵蛇迎春·玄武留痕——乙巳新春玄武纹拓片题跋艺术展”,展出的50余幅玄武纹拓片题跋作品,由数十位书法家题跋注释,玄武纹拓片有一龟一蛇徐徐前行,也有一龟两蛇口齿相搏,画面构思奇特,整体造型沉稳浑穆,既有对文物内涵的注解,也传递出作者对广大观众的新年祝福。此外,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乙巳新春·灵蛇送福——蛇年文化展”,通过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向观众展示了蛇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从华丽的宫廷服饰到朴素的民间衣裳,从精致的刺绣到巧妙的编织……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的“金蛇献瑞——中国传统蛇纹样服饰展”,汇集整理出近百件与蛇文化相关的服饰纹样,与大家分享中华传统文化中以蛇为元素的服饰,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蛇文化在生活中的呈现,给蛇年新春增添一抹色彩。
由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携手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联合策划的“丝路贞石——汉唐石刻拓片精粹展”,分为“石刻器物”“刀笔丹青”和“翰墨飞翥”三个单元,展示了五十余件极具代表性的石刻器物及拓片,旨在通过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石刻的非凡魅力,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周边丰富的文化遗产。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兴庆宫公园等主办的“唐风遗梦——胡勇手绘唐三彩作品展”,展品为艺术家胡勇多年来对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展出文物进行描摹、创作,绘制成的40幅岩彩画作品。作品选取文物不同角度,抓取文物生动瞬间,运用西方绘画技法,使用中国传统矿彩颜料,让每件作品生动鲜活起来。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和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协办的“连珠合璧重光来——全国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将于1月27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幕。该展览紧扣博物馆教育主题,系统梳理过去十年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进程,是国内首个全国性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
在2025年蛇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举办“蛇年探秘汉阳陵 文景风华映新春”新春系列教育活动及专题展览。其中,“汉韵流芳非遗同行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涵盖“扎染”“脸谱绘制”“剪纸”“漆扇制作”及“拓印”五项非遗体验。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捆扎布料,创作个人专属的扎染作品;深入了解脸谱色彩寓意,绘制心中角色的脸谱;剪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动手制作漆扇,体验漆画工艺的独特韵味;通过拓印技术,用墨与纸留存古老印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熟悉中国的传统非遗,并亲身体验手工艺制作的乐趣。“博物馆里过大年之新春探蛇迹系列教育活动”则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下活动包括“玄武探秘拓印行”与“泥塑蛇影创意现”,参与者可通过拓印玄武纹图案,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韵味;同时,结合传统泥塑技艺与现代创意材料,塑造出灵动可爱的小蛇形象。线上活动则通过八期视频,围绕蛇年与玄武纹空心砖,深入介绍蛇的文化意义、历史影响及艺术表现。
此外,刚刚开展的“从白鹿原到咸阳原——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展”将作为特别展览在春节展出。配合该展览,汉阳陵还举办“神奇动物从哪儿来”教育活动,小朋友通过小课堂了解考古人员在霸陵与南陵发现的奇珍异兽,并通过填写课后学习单“萌新闯关册”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同时体验妙趣横生的美育互动“泡泡泥动物创意工坊”“动物绘梦工坊”,进一步丰富学习体验。
100余项精彩纷呈的
文博体验活动等你来
除了精彩的“线上+线下”展览,西安各文博单位还推出了共115项精彩纷呈的文博体验活动。蛇年春节期间,西安各博物馆也精心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动手制作和亲子活动。
西安博物院的“快乐中华节——春节”活动,通过压岁钱的历史小讲堂+制作卡通蛇形零钱包、文物中的蛇+制作蛇年竹编画、乙巳年历史小讲堂+制作巳升升纸浆泥卡通形象等内容,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将在钟楼一层东侧台明区域为游客提供新春自助拓五福及“小小营造家”作品微展场地,在现场工作人员引导下,让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在新春前夕将“五福”带回家,感受博物馆的节日热情。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吉言吉语迎新年”活动,结合春联DIY活动,以传统艺术的体验和解读,讲述对联里的中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西安市瑛煌关中婚俗文化博物馆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的火锅、猜谜语活动”,让博物馆文化与美食文化相结合,利用园区的空间打造博物馆加商圈,让更多的人体验感受婚俗文化的魅力。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的“蛇舞新春·永永其祥 —— 春节系列活动”之“存羊爱礼——吉羊绘画”活动,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博物馆内展览的不同形式、不同材质的羊文化精品文物,让大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吉羊。
西安大华博物馆的大华历史探秘、蛇年“博物馆大侦探活动”,通过参与观众自行寻找线索,答疑解惑,寓教于乐,让体验者能够亲身体验博物馆的文化和历史厚度。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巧手捏花馍体验活动”,通过传统文化体验,让公众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西安市民俗博物馆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寻年味、品年俗、找非遗主题活动”,通过非遗剪纸、写对联、吹糖人、舞龙、做花灯等活动,带领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陕西科技馆的“数码探秘:科技展品解码挑战赛”特别活动,通过探索和发现找到对应的展品,吸引大家走近科学、了解科学。西安市云之翼航空博物馆的“文物会说话系列活动——博物馆公众教育——大国系列活动”,以航空文化为主,陈列几百件航空相关的藏品文物、航模教具,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科普国防航空事业发展形势、航空文化、航空专业知识与科学家精神,让大家现场体验国防武器的力量,了解我国空军诞生、成长、壮大的奋斗史及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历程。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高思佳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