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女子监狱以“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为中心任务,丰富教育方法,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推进刑满释放人员再社会化,有效助推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
大墙帮教暖人心
谱写综治新篇章
为实现服刑罪犯“产学业”一体化,打通罪犯刑释回归“最后一公里”,2024年,女子监狱举办“爱心岗位进大墙”活动,为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女犯送来重新就业的机会。
这场狱内的招聘会改变了一名服刑女犯的新生之路......
01
面试现场 成功签约
几年前,年轻气盛的王晴(化名)在一次纠纷中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因故意伤害罪被刑入监。在服刑的日子里,监狱民警情法并举,使王晴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错,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报酬缴纳对被害人的赔偿。同时,王晴写下一封封认罪悔罪书和忏悔书,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书。服刑期间,她在警官的教育下磨炼心性,逐渐改掉了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缺点,提高了遵规守法的意识。
入监前,王晴本是家中顶梁柱,上有年迈老人,下有年幼子女,如果出狱后能尽快就业,将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可她还是对自己服刑经历有所顾忌,在民警的鼓励下,王晴参加了“岗位进大墙”现场招聘。经过岗位了解、简约面试、双向选择,她顺利应聘上海市帮教志愿者协会过渡性就业基地——上海某电缆公司,当场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并约定在王晴刑满释放之后可以到该公司工作。
02
临释焦虑 信心不足
监狱民警教育解惑促改造
还没有走出监狱就有望解决就业问题,这是王晴做梦都没想过的。可是主管民警发现,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她又开始担心自己学历不高,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民警综合分析了王晴的情况,除了常规的出监教育内容,还为她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针对王晴的担忧,民警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化解她出监前的焦虑情绪,建立重启生活的信心;对她关心的异地缴纳社保问题,民警从监狱编写的《你问我答100问》中找到相关政策解答;根据王晴应聘的工作岗位,民警详细询问了公司的具体岗位要求,并鼓励她,只要肯学肯干,能够胜任操作工的岗位,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劳、积极上进,有责任、有担当。
“太阳妈妈”帮教答疑助回归
与此同时,监狱通过局综治办联系了市帮教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太阳妈妈”顾颂珍到监狱对服刑罪犯开展临释帮教。在交谈中,“太阳妈妈”鼓励王晴重新开始,做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人。这让王晴感受到了社会的接纳和包容。她表示:“出监后会承担起为人女、为人母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报答社会,做有用的人,弥补自己这几年犯下的罪错!”
03
监社倾力 出监入职
2025年1月,释放当日,民警把王晴送到监狱门口。王晴意外发现“太阳妈妈”顾秘书长也在等待自己,还给她送上了崭新的羽绒服和皮鞋!原来“太阳妈妈”在帮教时发现王晴家境困难,就提前作好了周全准备,她对王晴说:“快过年了,要穿一身新衣服才好,穿上新鞋就要走新路,祝你今后的道路越走越顺利!”王晴含泪换上羽绒服,感到浓浓暖意,她向“太阳妈妈”鞠躬致谢,并表示会把社会的关爱铭记在心。
在监狱民警和顾秘书长的陪伴下,王晴来到公司,正式报到入职。作为市帮教志愿者协会过渡性就业基地,该公司还为王晴提供了宿舍,一间不大但整洁明亮的房间,王晴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她说,自从进入监狱,自己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了,想到两个孩子更是心如刀绞。服刑期间一直在焦虑出监后怎么谋生,没想到在监狱的帮助下,这么快就实现了从囚犯到工人的身份转换。自己一定会珍惜机会,重新做人。
结语
女子监狱开拓出监教育新方法,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会同社会帮教协会和相关企业,通过三方联动、凝心聚力,破解刑满释放人员求职就业难题,打通刑释回归“最后一公里”,为降低刑释人员再犯罪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不断努力。
编辑:郭 伟
供稿:女子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