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在场院和村姑谈恋爱被队长抓现行,从此他留在了农村
张春阳老师是一位老知青,也是留守在农村为数不多的天津知青。张春阳老师是我的文友,今天听张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下他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
在张老师讲述他的情感生活经历之前,我先给大家透露一个从其他同学那里听来的消息,据说张春阳在农村插队落户期间和一位漂亮的村姑在场院屋里被队长抓了现行,他才决定和农村姑娘结婚,成了留守知青。这个消息也不一定可靠,咱听听当事人到底怎么说。
图片来源网络
据张春阳回忆,他是1969年3月中旬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天津的,知青专列到达邯郸后,他们又分乘汽车各奔东西,最终张春阳他们十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了邯郸地区的曹庄大队第一生产小队,李队长安排大家住在了队部的两间土坯房子里,五名男生住一间房子,五名女生住一间房子,他们睡的是地铺。
所谓的地铺,就是在地上铺上秫秸,秫秸上面再铺上谷草和麦秸,麦秸上面铺上苇席,地铺也就搭建完成了。地铺看似简陋不雅观,可睡在上面很舒服,就跟睡在席梦思上一样舒服,还暖暖的。
邯郸地区的3月天气乍暖还寒,春耕备耕生产刚刚开始,张春阳他们安顿好吃住的地方,就跟着社员们往地里拉粪挑粪为春耕春播生产做准备了。曹庄大队地处平原地带,耕地平坦土壤肥沃,方便架子床通行的地块就用架子车往地里运送土杂肥,不方便架子车通行的地块,只能靠肩膀和扁担往地里挑粪。
挑粪看似很轻松很简单,实质上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挑担子也有学问,首先要会掌握平衡,还要会换肩。
第一天挑粪,知青们可出了不少洋相,特别是女知青,她们挑粪的时候双手抱着肩上的扁担,走起路来左摇右晃,样子十分滑稽可笑,引得乡亲们都驻足观看。张春阳虽然是男生,可他挑粪也不会换肩,下午收工回到住处,感觉肩膀火辣辣地疼。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天开始,李队长就不让知青们挑粪了,让女知青留在场院和老社员一起给社员们装筐(往筐里装粪)装车,男知青就跟着社员用架子车往地里拉粪。在场院歇歇的时候,李队长还挑起两筐粪给知青们做示范,告诉他们挑担子怎样掌握平衡,怎样换肩。经历了一个春耕春播生产劳动的锻炼,知青们基本都学会了挑担子,学会了换肩。
刚来插队落户的那段时间,知青们和社员们都不熟悉,再加上生产劳动的苦累,他们都觉得百无聊赖,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有的知青甚至产生了逃回城里的想法。好在李队长对知青们特别关心,乡亲们也很关爱城里来的知青,帮他们干农活,给他们送好吃的,知青们渐渐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关怀和温暖,逐渐和乡亲们熟络起来,情绪也就不那么低落了。
一晃就到了1974年春天,国家有了新政策,要求各厂矿企业优先在插队知青中招工招干,插队知青也就有了进城进厂工作的机会。张春阳也期待着能早一天进城,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下乡插队不久,他父亲因为替被关押的领导打抱不平,也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张春阳有两次招工进城的机会,结果都没通过政审,他受到了他父亲的牵连。
后来邯钢招工,张春阳以为邯钢的政审应该不那么严格,他就填写了招工审批表,也参加了体检,结果还是没能通过政审。看看一起来插队落户的同学们在陆续招工进城,张春阳心里很难受,他担心自己永远也不能招工进城了,怕是要扎根农村一辈子了。
李队长看张春阳情绪低落,知道他是因为不能招工而烦恼,就宽慰他:“春阳,不能进城就在咱曹庄待着,咱曹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也不少,在农村生活也没啥不好。到时候我让你当咱队的副队长,再让你婶子(队长的媳妇)给你介绍一个漂亮姑娘当媳妇,今后的日子指定错不了。
队里有个叫王桂荣的姑娘,她是小队会计王庆祥家的大女儿,当年二十岁,比张春阳小两岁。王桂荣小学文化,性格开朗,长相特别漂亮,她对城里来的知青特别崇拜,还跟着城里来的女知青学会了刷牙,学会了用手绢扎马尾发型。有一次李队长问张春阳:“春阳,你看王会计家的桂荣长得多好看啊,要不我让你婶子给你俩说合说合。”“队长,我现在还不想考虑个人问题,还是晚两年再说吧。”张春阳红着脸婉拒了李队长的好意。
张春阳虽然婉拒了李队长的美意,可自那以后,他见到王桂荣就会有一种脸红心跳的感觉,王桂荣的影子也总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有好几次他还在梦中梦见了王桂荣。
1975年秋收时节,张春阳割谷子时割破了手,队长就安排他到场院看场值夜。白天场院有人翻晒谷子和高粱打场,张春阳就躲在场院屋里看书或睡觉,中午社员们回家吃饭,他就得打起精神来驱赶麻雀,防止麻雀祸害粮食。傍晚社员们收工之前,张春阳就该上工了,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值夜看护场院。
图片来源网络
看护场院值夜的一共两个人,另一个是王会计的老父亲王爷爷,王爷爷做事认真,晚上醒睡,不像年轻人睡着了就像死狗一样,叫都叫不起来。队长安排王爷爷看护场院,社员们都放心。
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王桂荣都会跑到场院来喊她爷爷回家吃饭,张春阳就等王爷爷吃完饭回来,他再回知青点吃晚饭。有时王桂荣就让他俩都回去吃晚饭,她留下来帮着看护场院。一来二去,张春阳和王桂荣越来越熟悉,他俩也就不那么拘谨了,有时两个人还一起说笑。
一天吃过晚饭,空中下起了小雨,李队长不放心,就提着马灯到场院来查看。李队长刚来到场院屋门口,就听到张春阳和王桂荣的说话声,两个人在场院屋里嘀嘀咕咕,竟然没听到李队长的脚步声,也没看到马灯的光亮。
李队长站在场院屋门外故意咳了两声,王桂荣和张春阳才赶忙从场院屋里出来,张春阳一看李队长来了,就笑着说:“队长,你放心,没分完的谷子都用塑料布和苇席盖好了,高粱垛也用苇席盖上了,上面压了石块,刮风都不怕。”“你王爷爷还没来呀?”李队长又问。
张春阳这才发现,王桂荣早就偷偷跑走了,他就笑着说:“桂荣来替我俩看护场院,我和王爷爷一起回家吃的晚饭,我刚回来,王爷爷还没回来呢。”“春阳,不是我说你,这都黑天了,人家桂荣是个大闺女,你说你俩在这一间屋子里,要是让别人看见说三道四的,桂荣以后咋找婆家?你咋能……”李队长话没说完,张春阳赶忙解释道:“队长,我也刚回来,就和桂荣说了两句话,我俩啥事都没有……”
过了两天,村子里还真就有了传言,说张春阳和王桂荣两个人好上了,有人说看到他俩拉手了,有人说一天傍晚,李队长把张春阳和王桂荣堵在了场院屋里。还有更难听的……
张春阳也听到了这样的传言,他想跟大家解释,可这样的事情,就算是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
图片来源网络
自那以后,王桂荣不来场院了,王爷爷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总爱一个低头抽闷烟。张春阳知道王爷爷生气了,他又不好跟王爷爷解释,就去找李队长求助。李队长说这样的事情没有好办法,除非和王桂荣结婚。
1976年夏天,张春阳和王桂荣领取了结婚证,他是第二个和当地农民结婚的天津知青。第一个和当地农民结婚的是一位邻村的女知青,她叫杨梅,1975年春天就嫁给了当地农民。
婚后不久,大队书记就安排张春阳到曹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张春阳后来才知道,是李队长替他说的情,为了能让他去学校教书,李队长可没少往大队书记家跑。
1977年秋天,是张春阳最高兴的日子,王桂荣生下了一个白胖的儿子,张春阳父亲恢复了工作,也补发了工资,他的反革命罪行根本不成立,纯属诬陷。
后来曹庄大队又得到了招工名额,张春阳虽然不担心政审问题了,可他已经和当地农民结婚,已经失去了招工进城的待遇。不能进城张春阳也不懊恼,妻子勤劳贤惠,儿子惹人喜爱,他已经很知足了。
一晃就到了1982年秋天,张春阳通过考试取得了到县进修学校学习的资格,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两年,张春阳转成了公办教师,回到邻村的一所联办中学任教,三年后调到乡政府工作。
张春阳的儿子十七岁那年户口迁回了天津,跟着他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五年,后来调到南开区委工作。
目前,张春阳和王桂荣还生活在邯郸农村,闲不住的王桂荣还耕种着自己的责任田,养猪养鸡,种地的收入除了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一年下来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结余,张春阳的退休金一分钱都不花,全都存在了银行里。王桂荣说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不会让自己的责任田撂荒。
最后我向张春阳老师求证了当年在场院屋被李队长抓现行的事情,张春阳笑着说,那是同学们添枝加叶编造的,根本就不存在被抓现行这回事。当时他就在屋里和王桂荣说了几句话,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张春阳老师很感慨也很满足,他说在农村生活习惯了,反倒不羡慕城里的生活了。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吃着也放心,特别是自己养的猪,猪肉特别香。在农村生活远离喧嚣,没有压力,他的身体也很好,一顿饭吃两个大馒头,还能喝一大碗小米稀饭,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谁的身体都没他好。他没有三高,没有慢性病,平时基本没感冒过。张春阳老师说他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人活在世上,别贪图安逸享受,更不要攀比,只要身体健康,只要自己感到开心快乐,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是啊,人的一生只要健康快乐,就是最美好的生活。我赞同张春阳老师的观点,您赞同吗?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张老师真情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