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代表,蔚小理通常会被放在一起讨论。从2019年的“造车三傻”到2024年的各自为战,无一不形象生动地展示揭示了当下车市市场竞争残酷的一面。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蔚小理三家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是新的一年都面临着同样的思考:面对后来进入该赛道的竞争者,如何守住原来的市场阵地,并在尽快开辟业务第二生长曲线,突破行业天花板。
小米、华为这两家手机大厂下场造车,带来的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与技术创新,不仅给传统车企带来不小的震撼,也让新势力蔚小理感受到了威胁。
那在过去的一年理,蔚小理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寻求突破的理想
靠增程起家的理想汽车一直面对着外界的种种质疑,比如做不了纯电,没有技术护城河,只懂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落后于小鹏与问界。
这样的声音在理想第一台纯电车型MEGA上市销量不及预期后,更加多了。
意识到问题的李想立即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组织升级是企业进入更大规模和更难阶段最重要的考试题,90%以上失败的企业其实并非是业务出现了问题,业务出现问题只是表象,而本质是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行业变化无法适配。
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营收达到12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5%,成为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尽管在2023年的成绩相当不错,但是MEGA的失利暴露了理想汽车的“大公司病”。
在这次调整中,李想弱化供应链和商业销售职能,聚焦于产品与战略,简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将重心从MEGA上重新转移到L系列上。
之后理想第一款低于25万元的车型理想L6上市后,颇受市场欢迎,理想L6上市不到9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辆,创下新势力车企中最快交付记录,一举扭转了MEGA失利的不利局面。
不过,向纯电方向发展是理想汽车必须要走的下一步。因此,理想为了延长旗下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进行了技术优化。在2024年新款理想L9、理想L7 Max、理想L7 Pro和L8 Max、L8 Pro上都搭载了52.3kWh电池组,使得CLTC纯电续航提升至280km。
理想MEGA甚至搭载了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常温下可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的超充能力。即便在零下10℃的低温环境下,仍可实现5C充电。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此刻正处于发展的转折点,光是在纯电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尽快补齐理想汽车在智驾方面的短板。
于是,在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李想开始提出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的想法。在过去几年,理想汽车每年投入超100亿元用于研发,其中近一半聚焦于人工智能。其智算中心的算力在半年内从2.4EFLOPS提升至8.1EFLOPS,每年在训练算力上的投入超过10亿元。
李想在采访中立下了目标——理想汽车计划在2025年实现L3级别的有监督智能驾驶,并有望在三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而理想在德国的研发中心也于2025年1月17日成立了,此后理想汽车将集全球人才的智慧持续在人工智能方向发力。
不断突破,不断挑战,是理想汽车在过去一年的主旋律。
雨后见彩虹的小鹏
在小鹏P7+的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在发布上说到,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两款车型的上市是小鹏由低走高的转折点。
前者凭借较高的性比价(起售价为11.98万元)以及出色的产品力在上市48小时,大定量已超过30000台,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约为48,580辆,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车型。
而后者小鹏P7+切中了20万元以下区间消费者想体验智驾的需求,12分钟大定破万,三小时大定破3万,截至11月7日24:00,大定订单达到31528台,打破了小鹏的历史所有纪录。
在此之前,小鹏汽车整整经历了两年的低谷期。由于小鹏G9、小鹏P5、小鹏G9三款新车型连连失利,小鹏汽车一度从新势力销量第一滑到第十名开外的位置。
内忧外患之际,何小鹏请来了长城汽车“铁娘子”王凤英来帮助小鹏汽车走出困境。在王凤英加入后,何小鹏对管理层进行了清洗,并在公司内部开始大力反腐,2023年10月,小鹏汽车采购部门负责人李丰因涉及内部反腐调查被停职,多名员工被要求配合调查。
在2024年初,小鹏汽车在王凤英主导下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部门。调整后,多位小鹏汽车的高管离职,改由何小鹏和王凤英直接负责。
从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热卖来看,效果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鹏汽车在2025年就可以松口气了,低价车型撑起销量的大头,也对小鹏的财务状况也造成了压力。
2025年的竞争也只会更加激烈,小鹏需要更激烈的暴风雨。
下探低端的蔚来
蔚来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争议,连年亏损又连年活着。
2021年亏损40.16亿,2022年猛增至144.371亿,2023年继续扩大至207.198亿。到了2024年亏损的迹象也没有改变,根据蔚来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2024年Q3净亏损50.6亿元,环比增亏0.3%,同比增亏11.0%。
李斌也将盈利目标从2024年推迟到2026年,不过,他也表明蔚来目前的现金流依然健康,销量和毛利率都在转好。
在过去一年,蔚来为了尽快扭亏转盈,接连推出第三品牌乐道以及萤火虫。相较于蔚来动辄30万元以上价格的高端车型,乐道以及萤火虫的价格分别在20万元以及10万元左右,承担着“走量”的任务。
不过,消费者对于两个子品牌的反响却并不相同,乐道L60在12月交付新车10,528辆,首次单月交付量突破万辆;而萤火虫的外形图被公开后,不少网友却表示无法理解,还纷纷在评论区玩起了梗。
有人觉得萤火虫的三环大灯,像剃须刀,又像苹果手机的后置摄像头。
不过李斌对于这两个子品牌却很乐观,表示到2025年乐道月均销量在两万辆,蔚来品牌全年也能有20万销量,再加上萤火虫品牌,全年汽车的总销量大约在44万辆左右。
回顾”蔚小理“三家在过去一年的成就,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身为最早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企业,他们都必须面对实力强劲后来者的挑战——小米与华为。他们有着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打法,有着独特的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沉淀,并把这些经验用在了造车上。
要么继续留在牌桌上,要么成为下一个高合哪吒,现实对于蔚小理将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