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较弱,主要是春节前资金面偏紧张造成的,按照每年的惯例,节后资金回流,都会有一个不错的红包行情,现在正是提前布局的关键。如果你还不知道方向,强烈推荐大家关注老林。
他是圈内绝对的顶流,擅长基本面趋势投资,这种方式容错率高,特别适合不能随时盯盘的朋友。即便在1月较差的行情下,他依然抓住了几支算力趋势大牛,而且交易全都是公众号实时公布,均有据可查,轻松抄作业。
多的不说了,说一千不如看两天!点下方名片关注,必有所获!
在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每个地区,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使命。
它们的城市定位往往决定着所扮演的角色与一个发展时期中的历史担当。
随着1月22日西安总规获批,除武汉外,国内所有重点城市的总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已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最新的批复文件中,大多数城市都获得了不同类别的“中心城市”定位。
但“中心”之间,却有着明确的分类,包括全国性的,大区性的,局部区域性的。
中心的意义,是在一定范围内,在政治、经济、产业、交通、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发挥带动作用。
“中心”的级别越高,辐射范围越大,城市的战略定位也就越高;
从目前的城市定位分类看,我认为应该可以看做有四档。
第一档
国际级中心城市
这一档包括北京、上海、深圳。
北京、上海的新总规比其他城市都要更早批复。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都的唯一性,注定了北京独特的地位。
上海,则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的城市定位多侧重于在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在2024年深圳的总规批复中,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外开放门户等定位,也显示了深圳的特殊性。
这三座城市都是我国具备国际影响力超级城市。
第二档
全国级中心城市
这一档包括广州、重庆、天津。
在新一轮的城市定位中,仅有三座城市被明确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分别是广州、重庆、天津。
足见三座城市的战略定位。
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是我国五座国家中心城市。
而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尽管呼声很高,但目前看都还不属于“国家级别”的中心城市。
重庆和天津是直辖市,广州则是四大一线城市之一。
重庆和广州在经济体量上排名全国第四、第五,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重庆更是有中西部地区多项“重要身份”加持,在新时期,重庆显然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档
大区级中心城市
这一档包括杭州、南京、苏州、郑州、太原、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沈阳。
若不出意外,武汉也将是其中一员。
这11座城市,也被一些网友定义为我国的四大区域性中心。
图源网络 仅供参考
杭州、南京、苏州,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郑州、太原,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沈阳,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上述11座城市,或是人口大省的省会,如成都、郑州,或是经济产业实力强悍,如苏州,又或是国家版图中的战略要地,如乌鲁木齐。
他们的人口、产业、经济、交通等方面优势都比较突出;
并在东、西、北、中四大区域内,具备很强的虹吸能力。
第四档
区域级中心城市
这一档的城市大致包含:宁波、无锡、合肥、常州、青岛、济南、厦门、福州、南宁、长沙、南昌、西宁、银川、昆明、贵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呼和浩特、石家庄。
从范围上讲,显然是西部>西北、西南,东部>华南、华东。
从实际情况上看,上述城市也同样具备省会城市、经济产业优势、战略地势等特征。
但他们的“中心势力范围”相对会略小一些。
多数城市为各自的省会城市,资源集中,在省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总结
梳理下来,你会发现上述36个城市,再加上一个武汉,37座城市,毫无疑问是目前我国大陆范围内最重要的核心城市。
这些城市人口汇聚,动辄达到千万级,比很多小国家的一国人口都要多。
产业丰富,是国家经济产业的中流砥柱;
汇聚了各类优质资源,包括发达的交通,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等等。
当然,这37座城市在国家的版图中,又各自分工,有着不同的角色。
彼此既存在竞争,又更多是相互关联、协同。
中心城市的核心意义,在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使整个经济社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强大。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心”级别越高,配置的资源、政策就会越好,而责任也就越大!
好了,上述分析仅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因为在每个人心里,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城市,永远都是最好...
老林的观点——节后大家务必要关注人形机器人方向,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市场从0到1的渗透过程必然带来相关企业业绩大释放。他也挖掘了几个核心零部件大牛,接下来会布局,大家可以去关注公众号,及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