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中曾经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指的是胡宗南,而“金门王”则是胡琏。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比其他同僚的确略高一筹,有张灵甫的“悍”,却没有张灵甫的“骄”;“谋”不比黄百韬少,“忠”也比黄百韬多。
胡琏和粟裕一生四次在战场上斗法,粟裕曾评价胡琏“悍将谋才”,但为何胡琏晚年却绝口不提粟裕呢?
胡琏和粟裕的第一次交手,是在1946年的宿北战役中。当时胡琏率军配合戴之齐向新安镇、沭阳进攻,陈毅和粟裕指挥部队重点打击戴之齐部,将戴之齐重重包围。
戴之齐部被粟裕全歼之后,胡琏不禁有些担心,没想到粟裕并没有乘胜向胡琏发起进攻,原来粟裕也知道胡琏是块硬骨头,暂时不想和他硬碰硬,相反他还担心胡琏趁机猛扑过来,为戴之齐报仇。
第一次交手,以双方相互忌惮,互不出兵告终。
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粟裕决心集中全部兵力,围歼南麻地区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战斗打响后,粟裕部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发起逐波冲锋,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大部分的外围警戒阵地。
几近绝望的胡琏无奈之下,率领司令部全体焚香跪拜,祈求老天保佑。巧合的是,之后的七天七夜大雨倾盆,让胡琏有了喘息的机会,依靠有利地形发起反攻,彻底打乱了粟裕的进攻计划。
胡琏和粟裕的第二次交手,以平局为结果告终。胡琏付出了伤亡9000多人的代价,而粟裕也付出了4000多人的代价,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第二次交手后不久,胡琏率军向曹县推进,粟裕趁着胡琏部先头部队孤军驻扎曹县南部,对整编十一师实施分割包围。粟裕部一路向纵深推进,一般的对手此时基本就垮了,但整编十一师却又将解放军反了出来。
恰好此时国民党军增援赶到,粟裕下令主动撤退,但在蒋介石看来,是胡琏力挫华野5个纵队,对胡琏赞赏有加,
1948年,蒋介石将胡琏部划归白崇禧指挥,并任命黄维为十二兵团司令,胡琏为副司令。胡琏对蒋介石的这一安排不满,借故离开了部队。在黄维掉入刘伯承的口袋阵之后,蒋介石急得派人连夜请来胡琏,睡衣都来不及换就接见了他。
受宠若惊的胡琏自信满满,不带一兵一卒来到第十二兵团,一下飞机就去前线看望部队,以此稳定军心。第十二兵团的士气的确因为胡琏的到来高涨了不少,但胡琏没有料到的是,他信心满满地指挥部队反击,结果越打地盘越小。
无计可施的胡琏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和黄维商量分散突围。结果黄维的坦克在半路发生故障,而胡琏却坐着坦克车侥幸逃了出去,却也付出了背部受伤的代价。尽管性命没有危险,但淮海战役和粟裕却成了胡琏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晚年甚至绝口不提粟裕的名字。
随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胡琏开始远离台湾的政治核心,并在自己的书房挂了一幅岳飞像,时刻提醒自己要回大陆去。1976年的端午节,胡琏和全家人吃过饭后,用纸笔画了一幅家乡的地图,指着上面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对孙子说:“你们第三代一定能回去的。”
如果当年胡琏和黄维一样在战场上被俘,那之后的故事将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