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军委内部突然掀起了一阵“仿苏”风潮,有些干部主张全面学习苏联的建军思路,取消沿用了数十年的政治委员制度,将部队的指挥权完全集中在军事主官手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战略、战术决策效率,有利于解放军的改革与发展。时任解放军总政部主任的罗荣桓罗帅得知此事后,当即站出来反驳所谓的“仿苏”,他表示解放军可以适当借鉴外军的建设经验,但不能机械的照搬,政治委员制度是解放军的“灵魂”,是“党领导枪”的重要体现,绝对不能取消!
罗荣桓元帅原名罗慎镇,1902年出生于湖南衡山县一个中农家庭,他五岁开蒙读书,十七岁远赴长沙某私立中学求学,期间在同学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并逐渐转变为一名左翼分子。1923年,罗帅组织、参加了一次浩浩荡荡的“反帝反封建”游行运动,旨在抨击北洋政府的腐朽统治,呼吁自由与平等。
谁料此举激怒了湖南的封建军阀,其随即派出大量军警对游行队伍展开疯狂镇压,打死打伤上百名学生,而罗帅作为游行的主要发起人,更是被列入“政治黑名单”,遭到全省悬赏通缉,罗帅为求自保,只得离开湖南老家,北上北京闯荡、求学。
时间来到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接连击败皖系、直系军阀,克复了湖南、福建、浙江、湖北等省份。远在北平的罗帅得知此事后,一时欣喜万分,他也想参与其中、共襄盛举,于是毅然中止了学业,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前往武汉,并很快经人介绍加入中共党组织,自此开启了革命之路。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1年之后,国共合作便全面破裂,国民党随即向共产党人挥起了屠刀,酿造了不少流血事件。中共党组织为了保存实力,尽量减少无谓的牺牲,便命令罗帅等一大批党员暂时停止一切党务活动,先隐姓埋名蛰伏下来,等到风头过去之后再伺机开展斗争。
到了1928年,罗帅奉上级命令,在湘南配合毛主席发起了秋收起义,随后率起义军前往井冈山,创建了人民武装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当年中旬,毛主席和朱老总的部队成功会师,双方共同组建了红四军,下辖三个纵队,罗帅在第二纵队担任政治委员,任期内他通过摸索和试验,创立了一套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活动、“扫盲”工作在内的政工体系,有力的增强了官兵们的凝聚力和组织程度,同时也杜绝了打骂体罚、赌博、克扣军饷等军阀、流寇作风,让人民武装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战时,罗帅出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他和陈光同志一起率领率领麾下数千名官兵在山东奋战,先后开辟了鲁南、鲁西南、鲁中、鲁豫边、滨海等革命根据地,对盘踞在山东的日伪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极大限制了其活动范围。解放战争爆发后,罗帅又被调到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而他的搭档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彪林帅,他们两人通力合作,借助苏联、朝鲜的援助以及东北人民的支持,对国民党陈诚集团进行了持续打击,累积消灭四十余万精锐敌军,创造了辉煌的战果。
建国后,罗帅继续活跃在政工岗位上,尽心尽力为解放军的发展与改革添砖加瓦,推动人民武装滚滚向前发展。但可惜的是,罗帅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自1954年起,他便被查出患上了多种老年病,健康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党中央得知此事后,便强行要求罗帅退休疗养,此后罗帅便逐渐淡出政坛,不再参与军政决策。
1963年,罗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便让秘书将自己养病期间所撰写的有关军事建设的文章整理成册,交由中央军委审阅、保存,这也算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所做的最后一丝奉献了。当年12月中旬,罗帅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罗帅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他沉稳、理性,有威严而又不失亲善,他向来不在意阶级,一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属,从来不摆官架子。而在工作方面,罗帅始终秉承着公事公办的原则,一切以国家和人民优先,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也难怪毛主席在他逝世后,提笔悲书道“国有疑难可问谁?”,他这样的奉公精神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