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民法院的叔叔阿姨,我衷心地向你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伸出了援手,帮我和家人度过了难关,让我们在风雨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近日,梅州中院收到一封来自司法救助申请人的感谢信。
写信人名叫小杨,今年13岁,是一名初中生。
时间回到2020年,小杨的母亲不幸遇害,留下她和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
今年5月,小杨及其外公外婆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入执行程序,但被告人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小杨一家无法拿到赔偿款,脆弱的家庭濒临崩溃。后又逢6·16平远特大暴雨,小杨一家居住房屋受损较为严重,生活更是举步维艰。
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小杨父母离婚多年,父亲失联且未支付过抚养费,外公外婆体弱多病,亦无劳动能力。小杨一家缺乏收入来源,生活困难。”
“若执行案件就此终本,小杨一家的权益要如何得到保障,她们要如何才能度过难关?”
“司法救助!”经过充分研讨,执行法官决定启动针对困难群体的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甄别机制,引导小杨一家申请司法救助,以司法救助补位“执行不能”的困境。
随后,小杨一家向法院提交了相关申请资料。
司法救助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立即依照司法救助程序,奔赴小杨一家所在地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具体情况。
斑驳的墙面,遍布锈迹的门窗,诉说着这一家多年来的不易。室内,唯一鲜亮的色彩,是墙上那一张张被外公外婆细心张贴起来的奖状。
“我这外孙女学习好,法官你看,墙上全是她的奖状……”提起小杨,外婆疲惫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意。
“哎,只是苦了这孩子了,我们俩身体不好,没法给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外公难掩愁容。
“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希望能尽一份力,帮助小杨尽快走出阴霾,重拾生活信心。”承办法官宽慰道。
经现场走访核实、村委会出具家庭困难证明,确认小杨一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梅州中院严格救助标准,综合考量申请人实际需求、当地生活水平与案件特性,最终决定予以小杨一家司法救助金,让司法救助在规范框架内传递法律温度。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是人民法院的叔叔阿姨们,用公正和温暖的力量,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
承办法官开展案后回访,了解小杨一家的生活和居住情况
2025年1月15日,为了解小杨一家后续生活和居住情况,承办法官到小杨家中开展案后回访工作。
“感谢党和政府,暴雨灾害后我们重新修缮了受损房屋,也感谢法院的司法救助金,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最艰难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如今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小杨在学校也能安心学习。”外婆眼角含泪,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之情。
寒冬生暖意,微光抚人心。薄薄书信,承载了小杨一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亦见证了梅州法院主动担当作为,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理念,以优质高效司法救助为困难人群救急解难、传递司法温暖的不懈努力。2024年以来,梅州法院共对146名困难人群进行了司法救助,救助金额124万余元。
编辑:李俏薇
审校:巫乐庭 陈昕宜
采写:廖广京
来源: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