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025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发布会——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教育

新增学位近4万个

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签订模块化领办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协议。连续7年实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高校3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首次对全省2178个高职专业全覆盖开展专业综合评价。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城乡共同体等3种方式共覆盖基础教育学校1.37万所、覆盖学生572.79万人,学校、学生覆盖率分别达到54.5%和68.6%。“五个一批”帮扶共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近3000人。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共选派2808名高校音体美专业师生到29个帮扶地区实习支教。

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培训教师131万人次。建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遴选省级骨干2692人。分类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招募1350人。启动“3+4”中本贯通和“3+2”高本贯通改革试点。新增7个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项目,云南高校在境外办学项目达26个,提供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5000余人次。实施“留学中国·学在云南”计划,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增至58所,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合作办学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云南教育对外开放有关工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交流。

完成2024年省政府惠民实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任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3所,新增学位近4万个。新增5所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达99.89%。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食堂供餐比例达到94%以上。云南校外培训治理满意度在国家有关监测数据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遴选50所综合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示范性国门学校建设。各地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1万对。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

下达学生资助资金118亿元,惠及925万人次。完成省属本专科高校生均拨款年度提标目标。全省民办高校本学年收取学费、住宿费全部纳入监管账户。争取4.7亿元资金,支持各地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省中小学全部接入教育专网。

养老

新增运营老年幸福食堂109家

2024年,全省保障低保对象262.67万人、特困人员14.03万人;针对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实施临时救助54.03万人次,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依托“大数据+铁脚板”,从被动服务型到主动发现型转变,及时将128.03万名脱贫人口、46.95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基本生活底线。

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8820元、6400元、11472元,同比增长1%、6%、1%。着眼于困难群众的现实需要,推动实现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探索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受益困难群众达80余万人次。秉承真心、倾心、精心、贴心、舒心“五心”服务理念,打造救助管理站“爱心驿站”服务品牌,全年救助临时遇困人员1.7万余人次。深化残疾人两项补贴“五主动”专项行动,去年新增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8.7万人。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在全国民政系统中,云南省康复辅具首次走出国门。

2024年,全省新建改建街道(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2个,社区养老设施(站点)98个,新增运营老年幸福食堂109家,完成1万余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化、智慧化水平,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主动发放,让高龄老人足不出户完成办理、便捷兑现服务补贴,惠及102万老年人。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惠及23万老年人。

稳步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2024年,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年人均水平分别达到2.4万元、1.62万元,全省0.67万名孤儿、1.9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2024—2025学年,全省通过助学工程项目资助1166名孤儿和39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此外,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及高校,举办两场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一场养老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03万人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03万人,年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增加投入就业补助资金35.38亿元,降费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30.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8.09亿元,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2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27.48万人。出台就业援助实施细则和公益性岗位管理规定,开发44.4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6.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5万人。提升了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实施“创业云南”建设行动,创新建立创业小镇、街区、社区、村落40个,主导设立“云岭创业贷”,放贷2699笔、金额10.4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1亿元,扶持创业4.18万人、带动就业11.85万人。

全省建设州市级以上就业“幸福里”社区56个,建成零工市场174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6432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达到3528家,推进“就业信息资源库、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28个就业模块上线运行,强化了数字赋能。

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比2023年末增加88.0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5%,参保结构进一步优化。稳步提升社保待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3%,失业保险金月标准提高4%,上调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项长期待遇标准,惠及全省881.89万人。为150.42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开展补贴性培训62.2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206.55万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7万人次。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博士1218人,出台“银龄人才万人计划”,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5500余名,新增取得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职称资格16.8万人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大政策支持、招大引强力度,引导本土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建成花卉、商贸等6个区域性、产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创建“无欠薪企业、项目部”37个,推动全省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全覆盖,创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红黄绿”分类动态管理。加强监察执法。接续开展整治欠薪问题系列行动。提升争议处理效能。建立基层调解组织2800个,设立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工作站1551个,探索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

医疗

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29.83%

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分配和布局更加均衡,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更加牢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10大工程、44个重点项目,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40个国家级、23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域医共体综合考核排名全国第8、西部第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比例跃升至23%。全省建成600个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1483个基层慢病管理中心、1073个基层心脑血管救治站,构建起乡村医疗卫生一线快速救治网络。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29.83%,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深化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5个学科、29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药局高水平学科和优势专科项目。建成7个国家级、24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部分“云南特色”民族医药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医药在健康云南中的作用不断显现。

建成第二批省级托育示范机构34家,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超4个,全省人口出生率保持正增长。推进120个省级妇幼特色专科建设、1个省级儿童救治中心、5个州(市)级儿童救治分中心和70个县级儿童救治站建设,全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

年度累计招引高层次人才470余名,向基层选派帮扶人才1500名、引进银龄医师950余名。全省卫生人员总量突破51万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实现“零”的突破。村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29.01%,提升幅度为历史最高。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可感、可及”。推广门诊“一站式”服务、预约诊疗、预住院等措施,推动231家医院开设周末门诊,113家医院开设夜间门诊,324家医院开展多途径预约诊疗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开屏新闻记者 张田睿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总编辑 赵文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