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2025年的楼市走向如何?会不会触底反弹呢?这个问题先放到一边,我们先看一组最新的数据。



其实我之前在文章中说过,要想让楼市活跃起来,那么就要先调动老百姓的消费积极性。那么如何判断老百姓的消费积极性变化了呢?

答案很简单,就看当下全国的住户新增存款变化。如果存款增加,那么说明老百姓不愿意消费,如果存款减少,则反之。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整个2024年住户新增存款达到14.26万亿元,虽然没有2023年高,但绝对体量依旧处于高位,

这说明当下大家依然对未来的经济存在悲观预期,希望多存一些钱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消费观念保守,甚至降级,不敢投资依然是主流。

如果再单把2024年12月的住户存款数据拎出来,就会发现真实情况或许更糟糕。12月份住户新增存款更是高达2.2万亿元,很明显年底了返乡置业潮会不会来,但大家存款的意愿更加强烈了。

2024年10月份的时候新增住户存款减少了5700亿,当时不少媒体都开始兴奋的表示大家愿意消费了,如今看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那么2025年楼市走向如何?李嘉诚的观点惊醒了不少人,为众多购房者和卖房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表示:如果买来自住,且首付款够,也能承担分期款(月供),买房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也劝告,不要去炒楼。这一观点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应对策略。

对于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当下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买房的时机。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频繁出手稳定楼市预期,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显著下调,房贷利率也迎来一波下调潮,这无疑降低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

例如,一些城市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已降至20%左右,房贷利率也降至较低水平,这使得购房者的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都有所降低。

其次,从市场情况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对于购房者来说,有机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房屋。

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和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产仍具有较高的保值能力。

然而,即使是自住购房,也需要谨慎选择。在选择房屋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追求大面积、高价位的房屋。

同时,要关注房屋的品质、地段、配套设施等因素,尽量选择优质的房源,以确保房屋的居住舒适度和未来的增值潜力。

例如,在选择地段时,要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房屋往往更具有保值增值的能力。

李嘉诚明确劝告不要去炒楼,这一观点切中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要害。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人看到了投资房产的巨大收益,炒房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政策的不断调整,炒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房地产市场已经从“投机时代”转向“居住时代”,投资回报率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一方面,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我国已经有6亿栋房子,房子的总量完全够了,而近年来人口流动与结构变化明显,大量人口向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区域集中,三四线城市因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失严重,房屋需求大幅下降,市场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如“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直接掐断了开发商的高杠杆资金链,导致市场信心持续下滑,房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房产税等政策的出台也增加了房产的持有成本,进一步压缩了炒房的利润空间。

对于已经拥有房产的业主来说,是否要尽快卖房止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手中的房产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是郊区、品质较差的楼盘,且目前房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趋势,那么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出手,避免资产进一步缩水。

而如果手中的房产是在一线城市或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域,且房产本身具有较高的品质和保值能力,那么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继续持有或适时出售。

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房产,如果没有学区等特殊优势,随着房龄的增长,其价值可能会逐渐下降,业主可以考虑在房价相对较高的时候出售,然后置换到更优质的房产。

李嘉诚的观点为我们在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购房者来说,要以自住为目的,谨慎选择,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负债;

未来的房地产走势必然是越来越市场化,只有少量的优质房源才能升值,才会受到大家的追捧。并且房价也很难再有大的浮动,指望投资房产赚钱的难度会极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