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获悉,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十方面34项(共43件)任务全面完成。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通过网上公开接受市民评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打分、第三方测评等多种方式,开展效果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府部门改进工作和次年实事立项的重要参考。

评估结果显示,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第三方测评满意度达96.11分,为近年最高。

为民办实事是上海民生工作的特色品牌。自1986年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至今已持续开展40年,共实施1100多项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了一大批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025年,上海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实事数量只增不减,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年共安排民生实事十方面34项(共47件)。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实事如何立项”这个问题,到底哪些问题是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上海为此采取了多种方式来甄别。一是注重听取民意,通过“上海发布”“中国上海”“随申办”等平台,广泛征集7000多条意见建议,通过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和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复制推广各区深受欢迎的实事项目。比如,中小学加装空调、在轨道交通车站增设公共寄存柜等2025年新增项目,均来自代表委员参事和新闻媒体的意见建议;公园增设儿童友好设施,来自上海市少代会上少代表的提案建议。

二是注重普惠共享。在市民群众一直关心的养老、托幼、安居、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延续和新增了一批需求量大、反响好的项目,不断拓展实事项目的精准性、落地率、覆盖面。比如,连续28年新增养老床位,连续12年开办爱心暑托班,连续7年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持续推进“宝宝屋”扩优提质。

三是注重补齐短板。一方面,安排了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事项目,努力补齐城市基层治理、“老小旧远”等方面短板;另一方面,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等“沉默少数”,格外关注关心关爱,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比如,在无碍生活方面,安排了为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等4个实事项目,让行动不便人士感受到行动无碍、城市有爱。

四是注重服务提升。围绕市民群众所需所盼,坚持软硬并举、推陈出新。比如,2025年新增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项目,更好满足市民居家照护需求;同时新增推动100座“一江一河”滨水驿站功能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世界级滨水区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