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市统筹推进成资同城化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7.63亿元;成功争取省同城化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暨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仪式在资阳举行,同步推进实施轨道交通资阳线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轨道交通资阳线等同城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全面完工,助力资阳与成都迈入“轨道同城”时代,在成都都市圈率先实现“一轨同城”,目前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全市7条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地,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新制式轨道交通入选全省25条产业新赛道,成资400余户企业协作配套;成资结对共建学校增至137对,医学检查检验结果都市圈互认项目增至161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增至241项……


“资阳造”首发商业运载火箭。

2024年,是成都都市圈迈入“成长期”的第二年,资阳紧扣同城化发展战略,全力奋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资阳与成都及周边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同城共融、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轨“连”两城

实现“跨城无感”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更是同城化的“先行官”。2024年9月29日,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开通,资阳在成都都市圈率先实现“一轨同城”。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7点,住在万达广场附近的市民陈玉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她不慌不忙地走向家门口的轨道交通站点。陈玉在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一家游戏公司上班,以前她每周最多只能回家一次,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很少。


轨道交通资阳线通车。

如今,随着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开通,一切都不一样了。走进整洁明亮的车厢,陈玉找到空位坐下,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列车平稳疾驰,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不到一个半小时,她就顺利抵达成都,再骑几分钟共享单车,准时在公司打卡上班。

下班后,她又沿着同样便捷的路线回家,每天都能吃到家人做的热乎饭菜,“同城”生活对她来说已成为日常,跨城通勤变得“无感”又便捷。

不仅如此,眼下,资阳正借着同城化的东风,科学规划交通线、风景线、产业线、消费线,加快城市TOD综合开发,把轨道交通资阳线作为“城市之脊”,培育发展“地铁+”经济多元化新业态,引领城市高效集约发展,全力打造同城发展新样本。如今,成都人掀起“跨城买菜”的热潮,成都“买菜大军”频频火上热搜。

“走,去资阳赶场咯!”这句充满烟火气的招呼声,已成为不少成都叔叔嬢嬢们的口头禅。每天早上,他们三五成群,从成都出发,1个小时左右即可买上资阳新鲜的豌豆尖、耙耙柑、黑猪肉……

数据显示,轨道交通资阳线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截至2025年1月20日,已累计客流量344.65万人次,工作日日均客流2.50万人次、周末日均客流3.64万人次、节假日日均客流5.72万人次。

与此同时,成渝、成宜高铁助力资阳中心城区迈入“双高铁”时代,成达万、成渝中线高铁加快建设,即将实现“县县双高铁”。未来,资阳人出行的选择将更加多元,跨城的脚步也将更加从容。

产业“链”两城

驱动“双向奔赴”

产业协同,是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资阳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主动对接成都都市圈优势产业,以精准的招商、优质的营商环境,实现了两城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双向奔赴”。

前段时间,一身经典黑白大熊猫配色、忽闪着“大眼睛”的低速无人车惊现成都龙泉驿,成为成都“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首批“持证上岗”的低速无人车。该车来自于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四川新石器无人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地道的“资阳造”。

资阳临空经济区作为成资同城化主战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已成为资阳招商引资、企业加大投资的“加分项”。在这里,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草湾片区正加紧建设标准化厂房,清泉片区规模初现,易行时代、越海科技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无人机、无人车、扫地机器人、电动摩托等“资阳造”智能科技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临空智谷、天府艺谷与中国牙谷协同互动,临空经济区纳入新一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这无疑是我市通过更多的“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产品+市场”的产业互动实践,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资协同开放走廊等跨区域重点平台建设,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布局机器人、两轮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主动配套成都都市圈产业链,共同写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的生动写照。


“中国牙谷”科创园。

作为同城突破主阵地之一的资阳高新区,同样“火力全开”。近年来,资阳高新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聚焦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建设成渝重要的现代制造及科创基地、成资同城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口腔药械、交通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口腔医疗器械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口腔产品注册(备案)证达317张,“中国牙谷”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集聚地;资阳中车制造的全国首列齿轨电客车具备上路条件,四川现代400余台氢燃料电池卡交付投用。据了解,高新区被纳入省集成授权改革试点,连续4年获评省级优秀高新区。

当资阳在产业协同赛道上一路高歌时,创新协同的版图也在迅速扩张。

我市积极融入成渝中部科创走廊、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与成德、成眉协同创新中心共建都市圈新质生产力创智中心,牵头组建成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2024年1月,全省首个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运营的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入驻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入驻15户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菜篮子科技、精石无人机等8个项目在资阳落地注册,全年开展科技金融、技术供需对接等活动30余次,逐步实现“研发孵化在成都、成果转化在资阳”,成为全市首个科创飞地。


智能两轮车产业园(易行时代)。

来看“成绩单”。2024年,资阳市协同实施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攻坚行动计划,口腔医疗器械产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交通装备、鞋服产业获评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条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地,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新制式轨道交通入选全省25条产业新赛道,成资400余户企业协作配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2年全省第1、技术合同登记额连续2年实现翻番。

资源“汇”两城

点亮“同城生活”

同城化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过上高品质的“同城生活”。2024年,资阳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文旅等资源共享领域持续发力,让两城优质资源汇聚于此,为市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资阳市中心医院。

1月2日,资阳市中心医院官宣一则喜讯——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和肝胆胰外科分别再添一名华西特聘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教授杜凌遥、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学科主任文天夫将定期来资阳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成都名医,是近年来资阳市民对就医的普遍感受。

过去一年,资阳聚焦医疗卫生同城化发展,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合作的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新增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成率等4项重点指标居于全省前列,2万余家医药机构实现成资两市异地结算。此外,医学检查检验结果都市圈互认项目增至161项,“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系统”即将建成。届时,数字化互联互通互认将全面实现,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

让市民可感可及的还有教育资源的共享升级。目前,资阳与成都结对共建学校增至137对、占都市圈50%以上,四川云教资源应用学校增至27所。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资阳临空经济区第一小学和第一幼儿园迎来首批新生。川师大品牌的入驻,让我市教育格局迎来全新变化。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民生温度”直线攀升。

“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增至241项、推出跨域通办事项505项、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应用事项达438项、“天府通”率先实现全域覆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都市圈首位、我市参展的“资阳园”荣获成都世园会四川城市展园组委会金奖……越来越多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打破成资两地行政区域的“壁垒”,让“圈”内人民的幸福生活持续提升。

回首2024年,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与同城化重点部门(单位)携手用实干与担当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一轨“连”两城,拉近了城市距离;产业强协同,激发了发展动能;资源惠民生,点亮了幸福生活。展望未来,资阳将继续砥砺前行,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加幸福的同城未来大步迈进,在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建设中书写属于资阳的璀璨华章。

全媒体记者 黄智微

图片均由资阳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