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胡昌华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


高增安 四川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杨甲林 重庆市人大代表、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总裁

  全球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出自川渝,成渝地区成为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全国每7台汽车就有1台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走过五年,川渝携手交出一份答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奔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如何继续下好“一盘棋”?正值川渝两地两会召开期间,在两地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提案中,“深度融合”和“协同”是高频词。携手相向而行的第一个五年,两地标志性成果由点及面,两地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推动更紧密的“一体化”进程。

走好关键一步
加强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化


  四川与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引擎,不仅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前沿阵地。如何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是不少川渝两地代表委员共同关心的话题。
  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川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统筹发展规划不足、体制机制不畅通、多元成果转化路径缺失、重点领域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
  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力,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一招。李斌表示,为更好推动川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成果转化机制。“可以在川渝两地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两地科技成果信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
  与此同时,加强科学技术交易市场系统性建设,加强川渝地区产学研用转换深度合作,加强跨区域领军人才交流与引进,建设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平台。
  “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机制,可以跨区域吸引更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川渝创新创业。同时,加大对本地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如在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一心一意搞科研。”李斌说。

深化重庆北碚和绵阳联动
协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提到一组数据:近年来绵阳和重庆北碚的“双向奔赴”,协同推进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成了10个方面的高校、院所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重庆红岩建设机械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盐亭县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等合作项目。
  科技的创新合作,带来产业联动,也推动产业链配套合作。目前,川渝两地企业在新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达成合作,如四川长虹与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签订镉镍蓄电池供应协议。
  “还要继续深化北碚和绵阳的联动发展。”胡昌华表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可以构建绵碚科技创新政策一体化机制,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固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双边信息互通。
  同时,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完善川渝科创资源开放合作体系,协同推动经营主体交流合作等。

将成都都市圈“扩容”
释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大磁场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作为极核城市发展良好。”四川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高增安提到,成都都市圈是四川乃至全国西部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重要区域。
  “北向德阳、南向眉山、东向资阳发展路径已明确,唯独西向发展载体缺乏,以致未能形成完整闭环。”高增安表示,进一步释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强大磁场,可以依托川藏铁路,将雅安纳入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范围,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安全需要。
  “雅安东融成渝、西联康藏,是川藏铁路的关键节点,也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除德眉资外唯一与成都接壤的城市,与成都都市圈经济互补、社会互融、文化互通的区位条件和环境优势突出。”高增安说,将成都都市圈扩围至雅安,可以助力成都系统提升极核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
  与之匹配的,是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同城化、公共服务同城化、开放发展同城化和生态保护同城化。高增安建议尽快启动实施渝自雅铁路雅乐段,争取天府大道南延线延伸至雅安,推动雅安与成都加快建设亚蓉欧雅安组货基地,深化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共建超算智算中心。
  成都、雅安两地还可以共同发展适铁、先进材料、氢能等产业,推动铜、锂等矿产资源及中藏药材、鱼子酱等优质农产品在雅安精深加工,共建大熊猫生态旅游风景道、国道318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世界级旅游线路,打造“成都集散、成雅共游”合作模式。

抢抓战略机遇
带动更多产业“出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也给两地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出圈”可能。1月21日,重庆市人大代表、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总裁杨甲林表示,重庆大足正朝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梯产业集聚的“灯塔”迈进。
  截至目前,大足高新区已建成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集聚了电梯整机企业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等5家,核心配套企业20家以及技术研究院两家。可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电梯产业发展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作为一名电梯产业从业者,我发现,行业发展仍存在缺乏行业龙头带动、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等问题。”如何打破产业发展瓶颈?杨甲林建议,支持大足高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梯产业集聚区,具体来说,可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头部整机企业及DC(整机厂仓储转运)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促进川渝两地电梯产业聚链成群发展。
  供需平衡也很关键。除了加大对供应端的支持力度,也需要扩大市场需求,让生产出来的电梯可以销售出去。“以重庆为例,相关部门可以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加装电梯集中采购等,加强对电梯加装和改造的支持,在符合公平竞争要求下,尽可能向本土电梯品牌倾斜。”杨甲林说,同时,支持“本土造”电梯“走出去”,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马嘉豪 喻言 李茂佳 受访者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