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584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就像现在很多自媒体为了流量然后刻意夸大甚至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情节,过去的演义和小说也会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去刻意歪曲一些事实~

今天老达子就从中选了4个大家平常经常听到的又被抹黑的比较多的历史人物,看看有没有颠覆你的认知~

陈世美

陈世美,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大家一提起他,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那种人人喊打的坏蛋形象。



不管是戏剧还是电视剧,陈世美总是个反派角色。剧情里,他中了状元后,心狠手辣,不仅抛弃了父母,还杀妻灭子,最后成了驸马,最后惨死在包青天的铡刀下,仿佛是上天对他罪行的报应。

历史上,陈世美并不像戏剧里那样抛妻弃子,雇凶杀妻,最后被“狗头铡”铡死。

其实,他的真实名字是陈熟美,曾是清朝云贵地区的布政使。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完全没有戏里描绘的那些丑陋行径。

真正让陈熟美背上“陈世美”的恶名,是因为一个不愉快的私人恩怨。有个朋友找他办事,陈熟美拒绝了,结果那朋友心里不满,怀恨在心。



为了报复,他改编了《琵琶记》,把故事中的男主角改成了陈世美,并把妻子秦馨莲的名字也改成了秦香莲。这样,《秦香莲抱琵琶》这出戏就诞生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出戏的前一出叫《包公铡包勉》,里面用到了“龙头铡”这种刑具。在古代,龙头铡是专门给皇亲国戚用的,象征着权威,而狗头铡是普通百姓用的,虎头铡则是文武百官的专利。

龙头铡的加入让这出戏更加引人注目,也更能吸引观众。为了让陈世美“高贵”一些,编剧胡梦蝶把他描绘成了一位状元驸马,仿佛是皇亲国戚,最终使得陈熟美成为了臭名昭著的“陈世美”,这个名声一直流传了几百年。



周瑜

周瑜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被写成了个心胸狭窄、妒忌贤能的角色。罗贯中先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故意把周瑜描写得有些小气、心眼儿多。

在罗贯中之前,像苏东坡、洪迈这些文人,都对周瑜赞誉有加。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写周瑜时可是大加夸奖,不仅提到他“羽扇纶巾”,还有“雄姿英发”,整个人物形象都很高大。

可惜,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不仅把周瑜的“羽扇纶巾”给抢走了,甚至还搞了个“三气周瑜”的情节,最后把周瑜描绘成了一个因嫉妒而心脏病发的可怜人物,导致大家都流传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



不过,实际情况是,赤壁之战的胜利完全是周瑜指挥的,诸葛亮虽然有策略上的影响,但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战后还回去了刘备那边,和周瑜根本没什么交集。

所以,后人对周瑜的误解,很多其实是从小说开始的,历史中的他,远没有那么复杂。

正史里的周瑜简直是三国时期年轻英雄的代表,他不仅人品高洁、气度非凡,比《三国演义》里那些小说化的描述要更让人佩服。

首先,他的出身非常显赫。周瑜是庐江周氏的世家子弟,父亲是洛阳令周异,家族里有不少人都曾担任过高官,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担任过太尉,足见他出身的高贵。



再说他那相貌和才华,真的是难得一见。根据《江表传》的记载,周瑜年少时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风采绝伦,可以说是当时的俊朗人物。此外,周瑜在音乐上也非常有造诣,几乎是个全能型的人才。

《三国志》里提到,他从小就对音律有很深的研究,甚至连喝了点酒之后,也能准确发现音乐中的任何瑕疵。时人都说,“曲有误,周郎顾”,就是指他那敏锐的音乐天赋。据传《长河吟》是周瑜原创的。

当然,周瑜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军事才能。他的谋略可谓是无人能敌,几乎没有遇到过能和他抗衡的对手。他参与的战役,包括攻占横江、夺取当利、打败秣陵,甚至在赤壁之战中一举击败曹操,战绩累累。



孙权非常欣赏他,曾称他有“王佐之资”,更是坦言:“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虽然周瑜短短三十六年便英年早逝,但他为江东的建设和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忠诚、果敢、才智兼备,连史学家陈寿都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是个“实奇才”。

尹志平

小时候看李若彤演的《神雕侠侣》,我真的是超级喜欢小龙女,简直被她迷得不能自拔。尤其看到尹志平偷亲小龙女的那一集,真是气得我心脏都快停了,简直恨不得拿剑去找他算账。

可以说,我当时有多爱小龙女,就有多恨尹志平,心里那个火啊,简直是忍无可忍!

当然,在金庸的小说里,尹志平的形象也不止这一面,比如在《倚天屠龙记》中,他就更是个让人讨厌的角色,最后被张无忌一刀废了武功,真是痛快。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历史,尹志平的真实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他并不是金庸笔下那个让人反感的小人,而是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尹志平生活在金末元代,是一位道士,确实是全真教的弟子,而且拜过丘处机为师。

更厉害的是,他后来成了全真教的第六代掌教真人。

在他的领导下,全真教迎来了鼎盛时期。他不仅勤奋教学,严于律己,而且一生追求简朴,不慕荣华富贵。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身处乱世,依然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



有句话说得好:“盛世见佛门,乱世见道士。”当时元朝动荡不安,尹志平带领全真教积极投身社会,致力于帮助百姓,真正做到了“拯救苍生”。

叶公

《新序·杂事五》中有一段刘向的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这段故事,就成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表面上说喜欢某样东西,实际上根本没那个真心,甚至有点“纸上谈兵”或者“心口不一”的意味。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叶公其实并不是个这么做作的人。

叶公,原名沈诸梁,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芈姓,沈尹氏,字子高。由于他被封在叶地,后人就称他为“叶公”。

当叶公被任命为叶地的地方官后,他发现这里水灾问题严重,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就开始着手治理水患,他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每个水流出入口处都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因为他知道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所以就画了个龙。



这便是后来被叶公好龙的出处,那明明叶公画龙是为了求雨,为什么会被衍变成了现在的贬义词,这就得追溯到他和孔子的治国理念不一样而引发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下~

老达子说

读完以后,大家应该对上面几位有了重新的认识了吧!古往今来,被抹黑的人有很多,这样的事也一直在持续发生,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自媒体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