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5年即大唐贞观十九年,那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十七年后,他成功的将经书取回携梵本佛典回到长安。他回来之后就在长字开坛讲法、而所带回来的都是还未经翻译的经书,对于我们自然是看不懂的。
在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支持下,玄奘法师一边讲经一边翻译原作,数年之后,翻译大有所成,将所带回来的经书都翻译成中文的,李世民便为此盛典写了一篇序,而此序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圣教序》。
这又和王羲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所熟知的是王羲之《圣教序》呀,而王羲之是晋朝人,没错,这就得接着往下讲了。当时李世民写下这篇序之后,又觉得这么高光的时刻,必须得有一位大书法家来书写才行呀。
而他本人又是王羲之铁杆粉丝,不经感慨要是右军还在世就好了,而此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右军虽不在但其后代还在呀,于是将此重任教由弘福寺僧人怀仁,受诸寺委托。怀仁心想自己的字迹与王羲之相差甚远,思索片刻之后想到了主意。
那就是集字,自此历史上第一个集字书法作品诞生了,怀仁开始准备工作,他从贞观二十二年至咸亨三年,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最终是完成了这帖作品,把老皇帝都给熬没了。
正因怀仁如此用心的集字创作,才使得《圣教序》能充分地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飘逸洒脱、灵动自然,此作笔画流畅,似行云流水般,笔势连贯。由于是集字而成,一些重复的字在形态上缺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有时缺乏呼应,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虽说是唐太宗抬高了王羲之的历史地位,但自他以来之后的绝大多数书家都以他为正宗,欧颜柳赵怀素等等名家无不通过多年研习王羲之而有所成,仅管之后他们或许能超越王羲之,但也是站在王的肩膀之上的。
可惜的是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于世,但好在有这么一本集王字的《圣教序》所在,它就成了王羲之书法的集大成之作,是后世学习王氏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王铎就曾评说:“书不入魏晋,终入野道”,而我想说:“天不生他王羲之,书道万古如长夜。”
《圣教序》作为魏晋书法的杰出代表,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学习笔法、结构、章法的绝佳范例。自《圣教序》诞生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他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涌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但《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堪称集字碑刻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创作和碑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初学者而言,临习《圣教序》是深入学习王羲之行书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碑面历经千年风化和人为破坏,已斑驳不清,碑刻又难以表现用笔最细腻之处,因此,学界认为有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捷径。我们可以从这一版入手,单字高清且字字详细独解,非常有利于我们观察临摹和细微处难以掌握之处。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