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吉林市文广旅局、吉林市文联、船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吉林省群众性主题文明实践主场活动在吉林市船营区正式启动。农历乙巳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吉林市船营区精心筹备的非遗市集更是为这个春节增添了浓郁且独特的年味。

当日,位于百年老街河南街的“匠心遗韵 文创吉林”非遗市集热闹开市。船营区委宣传部力荐的王氏布贴画、面人胡、吉林绒花制作技艺、啜氏布艺、吉林陶瓷彩绘等5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这些承载着地域文化精髓的项目,瞬间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非遗摊位前人潮涌动,大家或是对精美的手工艺品询价求购,或是饶有兴致地参与互动体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匠心遗韵 文创吉林”非遗市集紧扣“非遗”与“年味”两大主题,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集中展示,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吉林瓷器彩绘深深吸引的东北电力大学孙佳航聚精会神地盯着传承人绘制。“手工描绘的精美纹饰很有吸引力。”孙佳航说,“春节即将到来,我期待用更具‘文化味’的方式度过佳节。”



在啜氏布艺制作技艺的摊位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碎布头”经过传承人啜丽繁的穿针引线,成为布老虎等手工艺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我们非遗合作社已经拥有3大类上百种产品,还结合吉林历史文化,为当地景区生产旅游纪念品,”她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向游客介绍。

吉林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千百年的时光流转中,孕育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拥有为数众多的非遗项目。2024年1月,仅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就涵盖5大类33项,每一项都闪烁着独特光芒。



近年来,船营区全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从多维度构建起完备的保护制度体系。在项目及传承人的发掘与培育上,积极开展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工作,大力扶持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非遗传承人到普通群众,从非遗工坊到线上短视频,从非遗产品到“非遗+文旅”创新项目,古老非遗日益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来自长春的筑梦研学宝宝团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孩子们围聚在非遗市集的摊位前,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个非遗项目时,研学宝宝明明兴奋地指着面人胡的摊位说:“我觉得面人胡爷爷做的面人太神奇啦!小小的面团在他手里一下子就变成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我好想学一学。”旁边的花花连忙点头,补充道:“我喜欢吉林绒花,那些绒花看起来就像真的花朵一样漂亮,还能别在头发上,感觉自己都变成古代的小仙女了。”



“这次带孩子们来参加非遗市集活动,真的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学之旅。非遗项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带队老师王老师说,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这些传统技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不断地提问、观察,这对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观看吉林陶瓷彩绘时,孩子们会思考为什么颜色能在瓷器上保持那么鲜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成为非遗传承的小使者。”王老师说。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不仅在市集里大饱眼福,还纷纷参与到一些简单的非遗制作体验中。在王氏布贴画的体验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色彩斑斓的布料剪成各种形状,再粘贴到画布上,虽然作品略显稚嫩,但每一个都充满了童真与创意。而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们也耐心地给予指导,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把握技巧,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这小小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让这个春节的非遗市集充满了文化传承的希望与活力,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欢乐共融的独特文化景观,为吉林市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非遗文化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夜幕降临,非遗市集依旧人来人往。此次活动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春节,也为吉林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船营区会持续推进非遗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整合各方资源,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稳稳扎根、蓬勃发展,为吉林市文化的持续繁荣添砖加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