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青壮年那可绝对是劳动力里的主力军,不管哪儿搞建设,都得指着他们挑大梁。这道理明摆着,谁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他们就好比一台机器里最关键的发动机,是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也是实实在在的宝贵财富。
可现在这情况,让人看着揪心呐!好多好多的青壮年,都一股脑地离开家乡出去闯荡了。这前脚刚走,后脚问题就来了:家乡咋办?难道就扔这儿不管了,建设也不搞了?总不能都跑去给别人的家乡添砖加瓦,自己老家却被晾在一边吧?
有些年轻人,在家乡待着觉得没盼头,好像干啥都不成事儿,转身就去了外地。到了那儿,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建设者”,还挺得意。咱就琢磨琢磨,心里真就一点儿愧疚都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养育了自己那么多年,说走就走,真能心安理得?
为啥他们不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呢?这里面的原因,细究起来还挺复杂。
先说说经济方面。大城市、发达地区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各种资源丰富得很。在家乡,可能累死累活干一个月,挣的钱也就够勉强糊口。年轻人嘛,谁不想多挣点钱,过上好日子,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这出去闯荡,也是想抓住更多赚钱的机会,从这点看,他们的选择也能理解。
再讲讲发展空间。外面的世界平台大,能接触到新的理念、技术和人脉。在家乡,可能上升渠道有限,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因为缺乏资源和支持,根本没办法落地实现。年轻人有冲劲、有梦想,都渴望能大展拳脚,要是在家乡看不到希望,自然就想去外面闯闯。
还有教育、医疗这些配套设施。大城市的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好。为了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家人能有更可靠的医疗保障,不少人咬咬牙就离开了家乡。
但这带来的问题也不小。家乡没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发展脚步明显慢下来。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人,很多土地都撂荒了;一些小工厂、小作坊,因为招不到人,只能减产甚至关门。而且,随着年轻人离开,家乡的人气越来越少,文化传承也出现断层,那些老手艺、老风俗,慢慢没人愿意学、没人会传承了。
这到底是时代的无奈,还是一种悲哀呢?我觉着,说是无奈,确实有道理。时代发展太快,各地发展不平衡,年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背井离乡。可要说悲哀,也不为过。当一个个家乡因为年轻人的离去而逐渐失去活力,变得冷冷清清,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们不能光指责这些离开的年轻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政府和社会各界,得好好想想办法。能不能在家乡多创造些就业机会,提高工资待遇,完善基础设施,让年轻人看到在家乡发展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些外流的青壮年吸引回来,让家乡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真心希望有一天,每个年轻人在家乡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用再漂泊他乡,让家乡真正成为大家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