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提到作家朱自清,很多人对他的经典散文《背影》印象深刻。朱自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其《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梅雨潭》等多篇散文进入大中小学教材,在全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朱自清,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或许有人还不知道,朱自清与四川成都还有一段深厚的渊源:他是成都“女婿”。在上世纪40年代,有6年时间,朱自清在成都与昆明往来,其中在成都生活两年多,成都已成为朱自清的“第二故乡”。
1月22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在进行中。四川省人大代表侯志明向大会提出一项关于“对朱自清成都旧居进行开发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侯志明(受访者供图)
成都是朱自清的“第二故乡”
据侯志明讲述,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陈竹隐1903年出生于成都,1932年与朱自清结婚并生育二子一女。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迁,1938年3月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40年5月,陈竹隐为减轻家庭负担,携子女朱乔森、朱思俞回成都生活,在成都东门外宋公桥慈云庵旁新搭建三间茅屋居住。后朱自清长女朱采芷到四川大学上学,陈竹隐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谋职。1940年,四川省教育厅聘请朱自清任教科书的编辑委员,同年8月,朱自清抵达成都与妻子团聚。其间,朱自清与叶圣陶、李公朴参加了成都反法西斯的火炬大游行、抗日大游行,到成都大、中学校讲演,还常常与巴金、李劼人、叶圣陶、徐仲舒、谢文炳、吕叔湘诸先生相聚交流。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后,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返北平前,朱自清带着照相机,把成都他曾游览过的地方都拍了下来,还到总府街留真照相馆照了全家福以作留念。朱自清在成都,也留下了丰富的著作。他为发展成都教育,呕心沥血写下了三本书,一本是写给国文教师看的,书名《国文教学》;另两本是给学生看的,书名是《略读指导举隅》和《精读指导举隅》。这三本书都由当时成都的开明书店出版。期间,他的学术名著《经典常谈》也修改完成。
朱自清在成都期间还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与不少名家也有书信往来、诗词酬唱。同时,朱自清在成都期间还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与不少名家也有书信往来、诗词酬唱。
朱自清夫妇居住过的成都旧居(图由侯志明提供)
建议复原重建朱自清旧居
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
侯志明说,朱自清成都旧居(原成都市锦江区宋公桥街4号)目前已拆除,街区正在改造。朱自清旧居目前全国有5处,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安乐巷的27~29号旧居,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温州鹿城区四营堂巷的旧居是目前国内关于朱自清人物专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陈列馆;其余三处分别在清华大学北院16号、江苏东海县的出生和童年生活地、浙江绍兴上虞春晖中学内(曾在此任教)。“朱自清为成都抗日救亡运动、成都教育事业、四川文学事业有着卓著贡献,对成都有着特别而深厚的感情,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朱自清在成都旅居的史料研究较少,部分散见于一些学术期刊,对其故居原址进行开发保护利用的价值认识不足,鲜有发声。”
有鉴于此,侯志明建议:“由省级相关部门牵头,收集整理关于朱自清先生在成都期间的相关资料,举办有关他在成都旅居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出版有关著作;复原重建朱自清旧居并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凭借朱自清的影响力,可在他成都旧居周边打造文旅产业区。”
侯志明说,此项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进一步增添成都文化内涵,打造四川文旅产业新地标;有助于借名家大师之力,宣传成都宣传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