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分为两部,总体的故事源于魔鬼梅菲斯特和上帝对人类不同的态度。梅菲斯特认为上帝创造的人类是很可怜的,梅菲斯特对人的缺点有很深刻的洞察,并自信能够将人的灵魂劫往地狱。而上帝则有自信,认为人在奋斗的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最终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那么浮士德就变成了上帝和魔鬼实验的对象,上帝允许魔鬼和浮士德打赌,看看浮士德在尘世间如果被满足各种欲望后,灵魂是否能得到救赎



在第一部中,最初出场的浮士德是一个年迈的学者,尽管他掌握了广博的知识,但处境和形象却不是太好。梅菲斯特形容他是个呆子,不食人间烟火,自我膨胀甚至有些癫狂,他向天要最美的星星,向地要一切最高的乐趣。什么东西都平息不了浮士德澎湃的心胸,他是一个膨胀的人,不停地想要满足而不得。浮士德苦闷至极,甚至不想活了,想要举杯服毒自尽,但这个时候听到教堂里传来的钟声和唱诗班的歌声,他又感到生命的魅力。

就在此时,魔鬼梅菲斯特出来了,他向浮士德提出了一个交易,说如果浮士德在世间的享乐中能够感到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将归魔鬼梅菲斯特所有,浮士德就同意了。浮士德自信地跟梅菲斯特打了这个赌,这个赌又源自上帝跟梅菲斯特的赌。



现在所谓的问题就变成了,浮士德的各种欲望如果能够满足,那么他会不会有一刻就感到怡然自得而不再奋斗。那么按照这个赌约,后面的故事主线就是梅菲斯特要不断帮助浮士德满足他的各种愿望和要求,而浮士德则不断努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浮士德对即将开始的冒险非常兴奋,他已经不满足于守在书斋里钻故纸堆,而是要投身世界之中。哪怕在书斋里翻译《圣经》时,他将“太初有道”故意翻译为“太初有为”。浮士德并不喜欢知识,而是要有为,要行动。他说:“一切知识我早就厌烦了,让我们在感性的深渊中平息我们燃烧的激情,让我们披着坚固的魔衣,所有的奇迹准备就绪,让我们纵身时代的车轮,纵身滚滚的红尘,任凭痛苦与享乐,任凭成功与恼火,如何变幻莫测,只需要马不停蹄地去做。”甚至浮士德要的都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而是一种迷狂,他接着说:“我要的是眩晕,极痛苦的享乐,爱恨交织,疑神的恼火,我那治愈了的求知的胸襟,今后当向痛苦敞开大门,被赋予了全人类的所有,我将于内在自我中享受,用精神去捕捉至高至深者,将人的苦乐落上我心头,将我之自我扩展,为人之自我,哪怕终如人类,我亦头破血流。”



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是个极具现代性的赌约。在古代和中世纪,人们不会认为无休止地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是美好生活,如果说在现代之前有什么美好生活的对象是无止境的,那么恐怕也只有对智慧、爱以及对神的虔敬,顶多再加上对荣誉和名望的追求,但后者是明确的目标。在那时,这样明确的目标,受限于个人需求,而不是普遍、超越性的价值。但当超越性的价值,无论真理也好,神的知识也好,被怀疑之后,人们所能抓住的就只有尘世上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情。浮士德现在一心想着,只要梅菲斯特能帮他摆脱各种束缚,他就能够不顾及彼岸,不再去想身后发生的一切,他只要“永不停息地行动”。当浮士德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就不再只是浮士德,而是一个抽象的现代人的代表。中文《浮士德》的最新的译本译者谷裕老师,提醒我们,当歌德在写浮士德这些话的时候,在修辞上使用的是孤行、孤律、孤韵,从形式到内容,浮士德极端的自我意志跃然纸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