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亚迪推动下,智驾普及战一触即发,全民智驾即将井喷。
车企高中低全线自研精力尚且不足之际,方案厂商在技术上已经驾轻就熟,一个必然的趋势是:车企将部分甚至全部智驾方案下放给一家具备高性价比智能化能力的供应商。
三大类厂商逐渐凭借优势成为优质选择:地平线等自建生态的芯片厂商、高通等定位准确的海外芯片厂商、智驾科技MAXIEYE等自建生态组合的纯方案厂商。
作为深度合作安波福、爱芯元智的纯方案厂商,MAXIEYE早已深度绑定“智价比”平台,且具备克服出海困难的坚实基础,已然在2024年拿下赛力斯等车企,成为市场青睐有加的方案厂商。
对于车企而言,有限资源下做最优抉择才是关键。
随着2025年的智驾上车已经迫在眉睫,已经贻误战机的主机厂,也要尽快绑定“智价比”生态。
以下是正文:
临近年关,除了整理去年一整年的投入产出和成果汇报,一股紧迫感已经萦绕在每个汽车人脑中。
去年春节后,比亚迪用7.98万的秦plus撬动市场价格战的口号仿佛还历历在目,站在当时,许多车企其实是措手不及的,余波也一直持续至今。
而2024年年底,比亚迪内部又在谋划更大的大招——智驾普及战。
据悉,今年三季度末,比亚迪已在规划智驾的大规模量产,并向多家供应商表示,2025年在500万台级的排产规划中,60-70%的车型要搭载高速NOA起步的智驾系统。比亚迪方面希望高速NOA能覆盖到10-15万级的车型。
如果说7.98万的秦plus还不至于触及每家车企的核心利益,如今10-15万级则彻底进入车圈基本盘,入门车型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包括东风岚图、奇瑞、长城、吉利在内的一众主机厂也都在规划10-20w车型智驾。
考虑到大多数车企内部没有或者难以分出足够的智驾力量,而市面上几家方案商已经在技术上驾轻就熟,一个必然的趋势是将这部分方案下放给一家靠谱的供应商。
但如何选择,则更加依赖车企的判断力。
01全民智驾上车即将井喷
全民智驾上车的浪潮汹涌而至,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竞争共同推动的结果。
行业端,无论是智驾应用的功能深度还是范围广度,都有明显提升趋势。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L2级辅助驾驶新车的渗透率达到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OA)的新车渗透率为11%。
L2+级智驾方面,据懂车帝统计,城市NOA的渗透率在2024年11月达到约6%,而高速NOA的渗透率为15%,30万+高端车型高阶智驾占比约70%及以上。
预计2025年,智驾功能在10-15万元级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超过40%,在15-20万元级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超过60%,高速NOA渗透率能达到30%。
数据上看,中价位段的车型市场,将迅速占据各大车企基本盘,拿下这部分车型销量,基本就能稳住明年的业绩。
消费者端对于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的用户已经能够接受,并且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实现快速落地且功能领先的完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麦肯锡在2024年汽车消费者观察中指出,中国消费者会建立起对高阶智驾的明确需求:即对中高价位的智能电动汽车而言,包含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内的高阶智驾,将逐渐成为难以让消费者妥协的“必含项”,进而给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尚无建树的车企带来极大压力。
至少高速领航、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相对基础的智能化功能,已经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而这些恰恰是中价位段车型能够承载的关键功能。
如今,各家车企都在紧锣密鼓敲定2025车型计划,没有这部分车型智驾优势的厂商,将在2025年失去优先权。
02“智价比”成为车企最优选
智驾普及战对车企来说具有两大特点:其一,10-20万元是车企的主流车型区间,要普及智驾就必须做到足够的智能化;其二,单车成本有限,留给智驾的成本空间并不大。
基于以上特点,如今的方案商选择已不再仅仅是价优者得的逻辑,智价比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当前市场上,三大类厂商逐渐凭借优势成为优质选择。
其一,部分自建生态的芯片厂商。地平线等芯片厂商通过J6M/E等芯片产品打造生态,整合资源,在智驾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二,部分定位准确的海外芯片厂商。高通、安霸、TI等芯片老牌巨头都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这一类厂商能够提供的芯片成熟度高、供应链稳定,研发成本也大多已被在安防、消费等其他市场的出货所摊薄,对于在中低端市场追求“智价比”的主机厂而言,无疑是优异选择。
其三,能够做到极致性价比组合的纯方案商。
当前,往往是优质芯片商主动构建生态、掌握主动权,纯方案商中,能率先做到绑定生态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寥寥无几,多家厂商去年一整年都在揪心现金流问题。
这方面,国内几乎只有智驾科技(MAXIEYE)凭借抢先布局走在了前面,恰逢智驾普及节点,赶上了一波重要风口。
具体而言,MAXIEYE作为方案商,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优质解法:即“爱芯/安霸芯片+MAXIEYE”智驾方案的双性价比特色。
如前所述,安霸作为海外老牌巨头已经有充分的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且供应链稳定,是降本的优质选择;而爱芯则从一开始就主打中算力性价比市场,早在一年前,其中算力系列产品M76就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导入阶段。
此刻的车企没有试错机会,也没有海量的资本试错,更在乎的是如何将智驾项目快速上车且保质保量,MAXIEYE主动搭建的这两大天生具有成本优势的组合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
当然,能抽身做到这点,也得益于MAXIEYE与安波福、爱芯元智在业务、股权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2022年8月,MAXIEYE宣布获得了韦豪创芯、沄柏资本、爱芯元智C1轮联合战略投资,保证了后续很长一段时间,MAXIEYE与爱芯主打性价比智驾芯片方案的深度合作。
2024年10月,安波福以约5.7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入股MAXIEYE,成为其最大的投资人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8%。
这也意味着,MAXIEYE后续还将围绕爱芯和以安波福为首的诸多Tier 1股东,更深入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性价比组合方案的性能将更加亮眼。
去年中,芯流智库经过对大量业内人士的访谈,得出了智驾方案商分层的趋势预判:除头部方案商自研智驾芯片外(但不一定成功,结果不好可能会被反噬),方案商的关键竞争力其实是能否率先深度绑定1-2家芯片供应商,形成市场卡位,这是后续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如今的现实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当车企由于智驾普及需求开始迫切寻求“即插即用”的U盘式方案时,早已深度绑定“智价比”平台特色的MAXIEYE已经展现出了突出重围的信号。
据悉,2024年MAXIEYE成功在深度合作广汽的基础上,拿下赛力斯客户,与赛力斯自有品牌蓝电基于爱芯M76H开发了高速NOA POC。
在商用车领域,MAXIEYE与东风、解放等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其定点供应商,并为这些企业提供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03出海是加分项
更加有趣的是,国内智驾普及的背后,还埋下了一个出海的故事。
从去年开始,出海就成了中国汽车整机厂的战略重点。
中国汽车出口量逐年攀升,2024年1-11月出口量达到583.4万辆,同比增长22.5%,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
除了整车出口之外,逐步向海外本土化制造过渡也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在东南亚、拉美、欧洲和中东等地设立海外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
而中阶智驾同样是近期被海外颇为看重的一大特色。
举例而言,随着《联合国UN R 171--DCAS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放开对高速NOA的认证,中阶智驾出海到欧洲将会成为中国车企在海外的独特优势。
但在此之前,所有车企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出海并非易事,车规认证、供应链出海以及海外环境适应等都是前期投入难题。
这种情况下,如果智驾供应链本身具备出海能力,无疑将成为车企的首选。
这也是近期市场颇为青睐的MAXIEYE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MAXIEYE与安波福有深度合作,股东结构中的安波福、德赛西威等都是比较大的Tier1,其在海外都有相应的工厂进行生产制造,也有相应的授权支持,MAXIEYE与这些股东合作出海的助力将给车企省下不少精力。
另一方面,MAXIEYE的芯片平台对于出海也具有较高适配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规要求和市场需求。
2024年1月25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爱芯元智颁发ISO 26262:2018 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及爱芯元速M76H芯片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两张证书。在出海合规性上,生态合作伙伴的加持使得MAXIEYE因此能够领先一步。
以上两点,市面上几乎没有一家方案商能同时具备。
04尾声:车企的关键是定义能力
在智驾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车企并非一味强调全栈自研才有出路。
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考虑如何掌握优秀的车型智驾定义能力,根据时局变化选择眼下最优质的组合方案。
毕竟,有限资源下做最优抉择才是关键。
有这一条铁律在,智驾供应链先一步形成性价比组合方案就永远有重要价值。
对于方案商来说,2025年的智驾上车已经迫在眉睫,已经贻误战机的主机厂,也要尽快绑定生态,一套足够具备性价比和智能化程度的方案成为下一场的敲门砖。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