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近日,四川省两会在成都召开。在2025年的四川两会上,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江欣国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推动成渝毗邻地区交通协同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成渝毗邻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协同发展是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成渝地区的交通发展是近年来的关注重点之一。在国新办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年来的建设成果。发布会上信息表明,在综合交通领域,这一地区开工建设了成渝中线高铁、川藏铁路,建成开通渝昆高铁渝宜段、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铁;同时,竣工投运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两地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3亿人次。
推动成渝毗邻地区交通协同发展
江欣国观察到,尽管成渝核心区域及重要组团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毗邻地区各区域间的交通协同发展程度仍不均衡。他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轴强,两翼弱”,即成渝两个极核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差距过大,导致交通发展不均衡;“基建强,服务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但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协同程度较低;“内部强,外部弱”,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满足区域内循环需求,缺乏面向区域外部的专项发展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江欣国建议,首先,应面向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特色,制定综合交通规划。他建议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区域,基于各自的一体化发展特色,制定面向产业发展和城镇需求的综合交通规划,以最大限度利用交通规划服务于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
其次,加快拓展毗邻地区交通网络建设。江欣国建议制定详细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序建设方案,优先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枢纽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提高区域次级交通网络与成渝主要通道的联通水平,逐步加细加密区域路网。同时,还要提高毗邻地区客货运管理服务协同水平。他建议积极推进毗邻地区开行跨省、跨市公交线路,开展跨运输方式和异地候机候车、行李联托直挂等业务,并在条件合适的区域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政策。同时,加强跨市运输服务标准和监管制度衔接,完善毗邻地区公共客运补助标准和支持政策。
尤为重要的是,加快毗邻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要融入对外开放格局。江欣国鼓励毗邻地区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区域对外大通道,配置对外物流骨干网络并建立相关产业的跨区域联合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产业服务及产品、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快速流通,提升地区产品及服务的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
提升川渝地区交通运输系统韧性
江欣国在四川两会期间还就提升川渝地区交通运输系统韧性提出了重要建议。他指出,川渝地区作为国家的大后方,不仅肩负着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承担着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历史使命。然而,该地区地质复杂,条件多变,时刻面临着包括地震、塌方、泥石流、强降水等自然灾害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威胁。因此,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性至关重要。
如何解决这些隐患?江欣国认为,应该将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性纳入川渝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中,作为地区发展纲要中的核心目标之一。他建议由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牵头,联合两地交通和建设部门,制定川渝地区交通韧性提升专项规划,提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韧性,明确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对川渝地区来说,提升抗灾能力,优化网络布局,十分重要。江欣国建议对川渝地区境内的二等以上公路、大流量低等公路、公铁桥隧以及交通枢纽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抗灾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加固与改造方案。
为了完善应急体系,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江欣国建议在川渝地区交通运输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统一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两地各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和信息,提升应急响应的协调性和效率。同时,依托川渝交通大数据平台,继续整合两地交通数据,强化对地区各城市路网、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交通流以及铁路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度。
此外,江欣国还建议在川渝地区交通运输领导小组框架下加快推动常态化跨部门协作制度的建立,推动道路交通、铁路、市政管理、应急管理、气象和公安等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灾难决策和方案实施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同时,协同川渝两地共同申请国家交通韧性提升专项经费,用于保障交通系统韧性建设以及相应防灾减灾方案的资金支持。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