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沈洁,分红1400元;谭本菊,分红2794元……”
1月21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发布暨新春“村晚”现场,随着主持人宣读名单,15个村级合作社的股东代表笑咧了嘴,纷纷上台领取分红证。而此次分红大会,累计超过305万元。
股东代表上台领取分红证。人民网 吕欢欢摄
在大圩镇,给村民分红并非稀罕事,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三四年前,这还离不开一次探索。
彼时,大圩镇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主抓手,实施“红色领航产业升级”行动。
谁来牵头?怎么行动?“党组织领办是关键!”
据介绍,大圩镇统筹镇村和企业党组织,按照“一村一支部、一合作社、一强村公司”的标准,一体谋划、逐步推开,并组建了镇级合作社联社和15个村级合作社,实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现场举行村企签约仪式。人民网 吕欢欢摄
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主心骨之后,选好项目就成了关键。
以包河区首个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为例。该项目由黄港村、慈云村、圩西村和迎河村四个村共同投入240多万元资金建设,并于2024年10月在大圩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可获得5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这一项目不仅盘活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闲置建设用地,实现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还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
不止于此。用活各类资源,多元发展,大圩镇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红色领航产业升级”行动为抓手,实施“种好产业树”工程,一村至少抱住一家企业、瞄准一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化种植工厂“矩阵”:磨滩村、新河村芦笋种植基地项目,晓南村建成全区首个数字化种植工厂,沈福村、东林村正在实施立体草莓项目,新民村、慈云村积极申报精品示范村项目……
此外,镇属平台公司、大圩商会联合安徽省生态农产品协会党组织领办了大圩葡萄销售合作社,打造“那年我们在乡下”徽字号兴农品牌,开展“公益助农”乐购会18次,累计销售额达2550万元。
分红证。人民网 吕欢欢摄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在大圩镇经济合作社联社的统领下,当地15个村级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经营性收入达1127万元;15个村全部建成经营性收入“强村”,其中“百万元强村”达5个。
“好思路、好方向、好项目,始终离不开‘人才’。”大圩镇党委书记陈先法说,眼下,他们又培育了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如大学生张如玲跨行转型,仅用4年成为葡萄种植小能手;90后杨志永开通直播,果品销售供不应求;00后王宁、王璐瑶等首批“圩美民宿”女管家走出家庭、经营民宿。
以此,大圩镇得以蓄满人才“活水”,润泽乡村“沃土”。
未来,大圩镇将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全域景区、共富乡村”,持续唱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大圩”文旅品牌,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