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方面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断优化分工协作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发挥“医”与“防”两支队伍的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合力。

同题共答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细化了方向。其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对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至关重要。同题共答,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成为了抓手。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禹梦洋有了新工牌和新工位。作为一名专职疾控监督员,禹梦洋在长兴县人民医院开展巡查工作,和团队其他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医院医务人员携手,为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添砖加瓦。

疾控监督员在医院规范执行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预警、传染病基本传播风险排查等方面发挥督促作用。“如近期在巡查中发现医院血透室透析治疗区一处手卫生设施配备不齐全后,我们及时通过浙江省统一的手机小程序录入系统。”禹梦洋介绍,录入后将触发风险预警反馈给该院相应科室,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和隐患排除,形成闭环管理。

“疾控监督员们来了后,以前不及时或不规范的地方都有了进一步改进。”长兴县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顾建萍表示,专兼职疾控监督员的定期、不定期检查有助于医院更好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助力医院“早发现、快处置、日常防”。

在“一对一”“一对多”派驻疾控监督员的同时,浙江省在县域医共体内部采用“多对多”组团方式开展日常巡查工作。例如,长兴县卫生健康局在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内部派驻了工作团队,禹梦洋就是团队成员之一。记者了解到,这支队伍既有懂得传染病报告、处置全流程的人员,也有熟悉院感工作的人员。同时,这支队伍还及时根据医共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成员,“组团式”将巡查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2024年12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了全国254个地市,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截至2024年11月底,共遴选出约8700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和3.37万名兼职疾控监督员,进驻2.82万家医疗机构。

在试点过程中,更高效管理、厘清职责、实现闭环成为关键。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探索总结出了逐级分层监督体系、协作区制度、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技术运用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质量管理模式。其中,该省开展专家技术巡查指导与试点工作情况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收集汇总意见建议,为完善工作制度做好准备。重庆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普查—发现问题—开展指导—限期回访—督促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流程。

聚焦深度

在统筹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进程中,构建覆盖传染病全周期的“防治康管”一体化医防融合新模式是工作推进的重点难点。

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来说,早期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加强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这个过程离不开“医”与“防”共同发力。

过去几个月,在结核病早筛中,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锦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医生汤青燕有了AI(人工智能)“帮手”。江苏省把AI阅片系统安装在省云影像平台,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结核病在内的肺部疾病就此变得更快、更早。“AI能够快速识别异常,对于早期识别起到了很大作用。”汤青燕介绍。

为了推进关口前移,江苏省还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下沉到社区。记者在锦溪人民医院就见到了相关检测设备。“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人员和AI提示胸部影像学疑似结核的人员,我们在社区就可以直接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缩短诊断时间,减少社区传播。”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介绍。

作为医联体内锦溪人民医院的上级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是当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该院感染性疾病楼结核门诊前,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傅茂英和昆山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专家熟络地聊起了近况。

“江苏省从2000年开始就探索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模式。疾控中心和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定期会商机制,从防、治到社区患者管理,都离不开各级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的密切协作,我们共同将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做好。”傅茂英介绍。

在承担筛查检测、患者治疗和健康宣教等工作的同时,该院结核门诊还对高危和重点人群进行潜伏感染的检测和预防性治疗,进一步降低发病风险。目前,江苏省已在市、县级定点医院和社区医院建成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100余家。

类似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在全国各地各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陆续开设,集预防、治疗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医防融合的理念。

“预防性用药期间,我们会对您进行常规随访,定期检查,确保用药安全。”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预防门诊,结核科主任医师刘赛朵为一名患者详细讲解预防性治疗相关要点。说罢,她为该患者提供了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健康教育处方,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更多结核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治相关健康知识。

据悉,温州市2024年全市建成三级结核病预防门诊14家。此外,在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全流程中,温州市还利用远程智能随访平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提醒及全程管理,达到主动发现、早诊早治的目的。

实现协同融合、信息共享,归根到底是为了健康。在艾滋病防治全流程中,不少地方推广检测、诊断、治疗的一站式服务,对新报告感染者尽早启动治疗。

2024年2月,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江苏省无锡市疾控中心联合市、县两级艾滋病定点医院以及各县区级疾控中心,成立艾滋病快速启动治疗医防融合门诊,由临床医生、公卫医师“双坐诊”,进一步缩短转介流程,助力快速启动治疗,提升患者依从性。此外,当地还融入患者关怀、心理干预类社会组织力量,个案管理师、检验检测人员、志愿者共同协作,为来访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拓展广度

2024年初,国家疾控局在浙江省温州市、甘肃省兰州新区启动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工作。

“所谓协同,既包括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数据协同,也包括防控全过程中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与其他部门进一步工作协同,形成合力。所谓融合,则要求医疗机构将预防理念贯穿疾病诊疗全过程,承担公共卫生职责,融合‘医’与‘防’资源。”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孙坚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温州市下好“先手棋”,以工作体系融合、防控业务融合、平台信息融合、监督监管融合、医防资源融合、人才培养融合“六大融合”全面推进工作。

以强化平台信息融合为例,温州市打通全市诊疗数据平台与学籍系统之间的壁垒,自动匹配学生患者所在学校、班级等信息,实时推送预警,及时发现学校疫情苗头。“通过对苗头事件的早期干预,202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2023年下降87.1%。”孙坚介绍。

进一步推进“医”与“防”深度融合,需要强调全社会参与,不断拓展工作广度。作为一座国际商贸城市,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每年迎接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面临着较大的传染病输入风险。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市疾控局局长方彬介绍,义乌市探索形成“全社会参与、全环境监测和全流程处置”的“三全”工作体系,织密防控网。

其中,义乌市充分发挥药店、酒店、诊所等场所的哨点作用,引导1个月内有境外旅居史的患者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与海关等部门建立输入性传染病病例通报、信息反馈等机制。“日常工作中,要激活传染病防控‘神经末梢’。”方彬表示,义乌市不断提高全市重点医疗机构传染病鉴别诊断能力,提高14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家庭医生团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及时发现疑似信号。此外,义乌市针对社会办中小医疗机构开发了“智慧云诊所”系统,助力快速申报发热病例、缩短病例发现时间。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6S3PM57】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