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话术》036

林黛玉才向贾母等人讲完自己的病情,一位重要人物终于姗姗来迟。她来的突然,倒是惊讶了林黛玉。

一语未休,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引程甲本第三回)

来者正是王熙凤。但她这个“人未至声先闻”的出场方式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就让林黛玉记住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家是国公府,在国公夫人贾母跟前儿,所有人都恭谨守礼,轻声细语,不敢放肆。结果王熙凤偏反其道而行,人还在院子里,笑声和话语竟接连传入,显然不符合当时的礼仪规矩。

此时林黛玉还不知道来者何人,若知道她是贾琏媳妇“琏二嫂子”,怕是要更吃惊。

《红楼梦》时代女子的人生分两个阶段。抛开小门小户以贵族家庭论,“林黛玉们”在家也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叫千金小姐。但出嫁后成为人家媳妇,就被层层礼仪规矩束缚,套上诸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枷锁。


当然,妻者,齐也。古代夫妻关系绝不是男尊女卑不平等,反而相对平等。真正不平等的是夫妾主仆关系。

所以,“三纲五常”中关于夫妻也有一种延伸说法是:“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相当于对夫妻双方都有约束。

但即便如此,女子嫁人在婆家仍旧会受到严格的礼节约束,不能行差蹈错。

《礼记·郊特牲》总结妇人“三从”观念,即“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道道枷锁加身,导致女人出嫁后的人生空间还是不可避免大受到约束和压榨,不能够随心随性。

就像林黛玉,她从小就接受大家闺秀教导,才会七岁小女孩在贾府能够应答得宜,进退有据。体现的是礼仪、规矩的学习和规范。


然而王熙凤一出场就打破了世俗礼仪,破坏了规矩,做出男人才有可能行的做派。

书中对人物在院子里就说笑而至的描写,只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此时的王熙凤,另一个则是第二十六回豪侠爽快的冯紫英。

可冯紫英是男子,且所赴是同辈好友的酒宴,爽朗言笑彰显其性格洒脱不羁。换个场家中有长辈的场合,他也是万不可这般无礼。

反观王熙凤这次出场,明知房中既有远客,又有祖婆婆、婆婆、婶婆(姑母)、嫂子、小姑子,家中头面的嬷嬷、管家媳妇等,她依旧言行放肆,如同一股风般卷进来,也就难怪林黛玉惊诧“谁人无礼”了。

不过,王熙凤若不是如此出场就不是她了。你看她人在院子里就传出笑声,更一边走一边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个情节书中也写过两次。还有一次是贾母八旬之庆时,尤氏被大观园守门人无礼,周瑞家的听说后跑去怡红院,在院子里就扬声说道“可了不得,冲撞了奶奶了”等话。


说话人这等“急不可耐”言辞,实际是为传递重要讯息,绝非不知礼。

首先,人未到,话先到,估计话音刚落人就进来了。这样的急迫营造出一种闻讯赶来的场面,让受者感受到热情和重视。

其次,王熙凤在院子里就说话,主打与众不同。别人不敢做的她敢做,势必给林黛玉加深印象,凸显其自身不凡。这种人要么幼稚,要么好胜心强,凤姐明显属于后者。观其行,听其言已显露出一二。

最后,聪明如王熙凤也不至于在林黛玉跟前争强好胜到如此地步。她之所以在院子里就笑声出场,主要目的却是要“控场”。

要知道林黛玉一来,贾母肯定伤心,屋子里的氛围难免悲悲切切。林黛玉一个小女孩如何不重要,贾母才是凤姐围拢的关键。


她用笑声和言语化作一阵明朗极速的风,一扫贾母房中阴霾,还天地以清明。你看她只一句话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自动进入到她营造的氛围之中,可是需要大本事的。

也就王熙凤这种人能做。因为她没文化,可以粗一点。更因为她得宠,能放肆一点。再因为她有能力,掌控全场。换一个人绝达不到这种效果。

先声夺人,王熙凤成功将众人吸引,剩下就完全是她的表演时间了。

但就像老人古语说的“太刚易折”,太赫赫扬扬终究盛极而衰。以笑出场,注定要以哭结局。这或许就是命运因果。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