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王夫人
——洞烛
直来直去
她没意识到这个
四大家族里,王家的王子腾先任京营节度使,后升任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
所以,和另外三家不同,王家世代是军人,没变过。
军人是有军人的特点的。
凤姐协理宁国府,点卯、分工、团队合作,一切过程服从于目标,赏罚清晰,谁的面子都不给。
完全就是军队里那套措施,
王夫人也一样。
刘姥姥形容王夫人“着实响快”。
在第七十四回中,作者旁白为:“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
这两个描述是一致的,说明王夫人很直接,甚至是非常直接。
这当然有性格因素,但也有家庭特色,
军人家庭往往纪律严明、等级森严,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相对单纯,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时,不擅长灵活多变的手段,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简单直接的行事风格。
王夫人的“响快”和“天真烂漫”在书中有很多佐证。
初见黛玉时,王夫人便毫无顾忌地数落宝玉的毛病,全然不顾及场合与身份的敏感性。
作为长辈,这么直白,这么坦率,多少是有点失礼的。
但她没意识到这个。
她就是习惯性的直来直去。
二十八回有个场景:
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这是王夫人与宝玉母子很难得的一段轻松而温馨的对话,在场的都是自己人,宝玉很放肆,王夫人讲话也很随便。
场面确实很感人,但随便得简直有些粗鄙了。
一般贵族家庭的母子情深,是不会有这样的画面的。
维持秩序
她不创造秩序,但她维持秩序
即便人过中年,诸如委婉含蓄之类的世俗礼节,对王夫人依然几乎没有约束,所以在表达时往往不假思索,只是本能地将内心想法直接吐露,到像一个未经复杂社交礼仪雕琢、不懂掩饰的孩童,行事全凭当下的冲动。
饱受诟病的金钏事件中,她的反应就是典型的过激。
仅仅因为金钏儿的一句戏言,她便暴怒,全然不顾多年的主仆情分,即刻将金钏儿撵走。
这一行为几乎是瞬间爆发,毫无缓冲与斟酌的过程。
主观性占据了绝对主导。
但这其实也很“军人”。
只有在军队里,才会在面对所谓“违反规则”的行为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而不对具体情境和他人情感进行细腻考量。
一旦认定错误,便立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自己所认定的秩序。
对别人讲秩序,对自己也一样。
在贾赦谋娶鸳鸯一事引发的风波中,贾母气糊涂了,火撒到王夫人身上。
但她只是默默伫立,不敢有丝毫的辩解与反驳。
这当然是对长辈权威的绝对服从,不管对错,先接着。
不转弯,不说话,就这么硬接。
这么多年的婆媳了,而且是真正的事不关己,这顿批评,简直是莫名其妙。
但她就是老老实实站着,一句都不敢说。
军人家庭的成长经历,让她习惯于服从上级命令,面对贾母的误解和训斥,她自动将其视为一种不可违抗的权威指令,从而选择了最保守的应对方式——沉默。
这种沉默背后,是她对阶层本身的尊崇,以及在强势长辈面前因长期家庭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定式。
对上,权力高于一切;
对下,秩序高于一切。
这两个“一切”,构成了闭环。
她不创造秩序,但她维持秩序。
对不对,好不好,都不重要,秩序本身才重要。
这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系统,这个系统,才是王夫人深入骨髓的思维惯性。
最典型的就是绣春囊事件。
在发现绣春囊后,她居然不假思索地将怀疑对象锁定为凤姐,完全忽略了其他众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这表明她缺乏起码的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除了自己的亲人,其他人都不是人,都不存在。
她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但这不是简单的狭隘,更反映出她在管理决策上的严重缺陷。
管理手段
从本质上说,管理无非就是奖惩
从本质上说,管理无非就是奖惩。
惩罚先不谈,看看她主导的奖励:
其一是袭人:
王夫人对袭人格外抬举。
她从自己的月例中拨出银子给袭人,给予袭人准姨娘的待遇,这在等级分明的贾府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认可。
但这种奖励并非基于贾府的常规制度,而是她个人主观意志的体现。
她从袭人身上看到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品质,如忠诚、稳重。
尤其是袭人敬业爱岗的主动性,她非常欣赏。
于是,树典型,立标杆,弘扬正气。
想法其实挺好的,但操作上却很不妥当。
因为袭人自始至终没有“过明路”。
王夫人是当家人,当家人本人对员工进行奖励,并已然公之于众。
无论是不是用自己的钱,这就不是‘私“,这就是“公”。
既然是公,那就应该给袭人正名,明确表态。
这才是明公正道。
但她却不这么干,偏要搞得含含糊糊的,后来晴雯呛袭人一句“姑娘都没挣上”,憋得袭人一句话都回不出。
作为管理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必须明确的,否则就是自设隐患。
事实上,围绕袭人产生过不少矛盾,比如晴雯,比如赵姨娘,连鸳鸯的嫂子都曾经用一句“小老婆”挑拨袭人,而这一切麻烦,就是这样埋下的。
第二个是探春:
很多读者可能没注意,探春在贾母面前为王夫人解围后不久,王夫人便让探春配合李纨管理大观园。
这是对探春的赏识与回报。
她意识到探春的能力和智慧,通过给予探春一定的权力,既可以缓解嫡庶之间的矛盾,又能借助探春的力量整顿大观园的秩序。
这一手其实做得很好,但可惜,没多久就让她自己搞砸了。
绣春囊区区一件小事,还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居然发展到兴师动众抄捡大观园,将贾府一切残存的体面完全砸碎,也让探春主导的改革毁于一旦。
探春一个巴掌,打掉了贾府最后的希望。
而袭人最终外嫁,看来这个标兵也不太标准。
简单粗暴
主观上要维持秩序,客观上却在破坏秩序。
作为贾府实际上的内当家,王夫人的形象看似复杂多面,其实是比较单一甚至单调的。
富贵出身,让她终身保持了“天真烂漫”的特性;军人家庭背景,则造就了她雷厉风行的行为特征。
两者结合,使她的管理风格表现为简单粗暴和极强的随机性。
军人性格通常强调纪律严明、逻辑清晰,行事注重规则和目标。
而“天真烂漫”则意味着感性导向、随性而为。
这就有了一种双重性,她本身的行为也因而出现张力。
她一边对金钏的行为“零容忍”,同时却“未经分析即定罪”。
她奖赏袭人的举措是“规则意识”,但方式又显得情绪化和随意。
军人性格让她高强度维持秩序;
天真烂漫则导致忽视规则本身的适用性。
主观上要维持秩序,客观上却在破坏秩序。
忽冷忽热,忽左忽右,任何人都搞不清楚她想干啥。
在她的行为逻辑中,纪律与感性犹如两条彼此交织的河流,看似流向同一目标,却因急流而不断冲撞。
她只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凭借一时的情绪和主观判断行事,而忽视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和潜在的矛盾隐患。
她的目标未必是错的,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引发了下人的不满与恐慌,也加剧了矛盾与纷争,使得贾府内部长期陷入了一种混乱与失能的状态。
天真烂漫
情绪化决策
早在1922年,马克斯韦伯就说过,缺乏制度化管理的组织,常因领导者的情绪化决策而走向衰败。这种随机性会导致秩序混乱,并引发成员的不信任。
对孩子来说,天真烂漫是可爱的,是有趣的。
但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天真烂漫”则是最糟糕的管理方式,即使在人治而非法治的管理框架中,这也是最糟糕的。
关于军人家庭出身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相关多的学术研究的,比如在Hill, R. (1949)."Families under stress: Adjustment to the crises of war separation and reunion"中,Hill 提出,军人家庭在应对压力时有独特的适应模式,成员往往表现出纪律性与服从意识的强烈特点。这种特质形成于军人家庭中高度规矩化的氛围中。
而在Watanabe, K. (2001). "Resilience in military familie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tructure and values"中,作者指出,军人家庭中,父母职业对孩子的影响不只限于纪律观念,还会塑造他们的“规则优先”行为模式,缺乏对情境变化的灵活适应。
订阅本号
光顾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