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上海,2024中国国际化妆品展举行,人们在观看抗衰老化妆品。图/IC photo
长寿,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些人还践行了长寿之道。
春秋时期,主张“道法自然”的老子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长寿的目的,据传活到160多岁。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不仅精通医术,还注重养生,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卷本“养生秘笈”。据传,孙思邈也活到了140多岁。
再到现代,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求更是成为了一种潮流。
可以佐证的是,国际著名医学期刊《细胞》2023年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自2013年提出“衰老的标志”以来,总计发表了30万篇相关研究论文。这一数量几乎相当于前一个世纪的总和。因此,结合这十来年获得的主要知识来编写新版衰老标志的时机已经成熟。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达739.8亿元,同比增长10.4%,并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由于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不同,这一市场规模的数据也不尽相同。比如,作为抗衰市场的一支,青眼情报数据推算,2024年中国护肤抗衰市场规模或将达1540亿元。
不过,相关领域产业也是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在资本、市场等各方势力裹挟之下,这个产业将走向何方?新京报新京智库为此采访了多位相关研究学者。
“抗衰老”概念存较大争议
近年来,“抗衰老”概念下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但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于,所谓的“抗衰老”概念本身存在较大争议,并且许多产品的宣传并无科学依据,甚至存在虚假宣传。
因此,在保健品领域,我国相关政策文件不允许相关产品声称具有“抗衰老”功能。比如,2023年8月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以下简称“保健功能目录”)中明确,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仅限于特定的24种,包括增强免疫力、改善记忆等,但不包括抗衰老。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虽然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支持抗衰老产业的发展,但并未改变保健品声称的功能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学术界和医疗界,这一概念也同样不被认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原主任委员何琪杨教授告诉新京智库,在学术界和医疗界,抗衰老(anti-aging)一词并不被认可。“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彻底抗拒,只能延缓”,所以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一直使用“延缓衰老”这一表述。但普通公众对“抗衰老”概念十分认可,认为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因此市场上相关产品的需求巨大。
而即便是“延缓衰老”一词,也已被主管机构从目录中“除名”。比如,《保健功能目录》中明确将原来的“延缓衰老、抗氧化”功能改为“有助于抗氧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蒋卓勤对新京智库解释,这实际上就是明确了保健品不能再有“延缓衰老”这一功能的宣传。而学界和研究层面仍有大量相关延缓衰老的研究,但从研究到转化为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市场上关于“抗衰老”的宣传更多是一种商业炒作,缺乏法律和科学依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与健康分会副主委,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高翔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告诉新京智库,目前许多所谓的“抗衰老类保健品”缺乏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据,产品标签上常常缺乏详细的成分信息,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真实功效。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老龄健康与老年医学中心主任、教授李玺亦对新京智库表示,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部分产品效果明确,受到市场认可,但也有一些产品通过虚假宣传和违规推销手段进入市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容易受到保健品营销的误导,将一生积蓄花费在一些并无实际效果的产品上。
消费者在保健品市场中的作用
保健品制造商通过夸大宣传和隐瞒产品成分来吸引消费者,则是行业健康发展所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消费商品和服务中,对保健品类产品的不满意率达到28.6%,最为突出,成为当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受访者认为“夸大宣传,实际效果与宣传内容不符”和“促销活动中假降价”是线上线下消费均普遍突出的失信或违法行为。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不太满意和不太放心的商品类别中排首位的还是保健食品类。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认知偏差也是导致市场乱象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服用保健品就能逆转衰老、延年益寿。这种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快速扩张。同时,由于部分消费者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误导,购买一些并无科学依据的产品。
蒋卓勤就此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应该更注重产品背后的科学依据,而不是盲目相信广告宣传。因此,提高消费者的健康素养,特别是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是解决市场乱象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如果一定要购买保健品的话,那就购买信誉好、大厂家生产的名牌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消费者的诉求也成为了保健品发展的新方向。高翔表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科学依据和临床验证,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在产品配方中增加天然且具有活性成分的使用,并且在产品研发时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的支持。
“很多消费者更关注特定功能的‘抗衰’产品,希望产品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高翔介绍,如抗肌肤衰老、改善消化功能等,因此,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定制化和多样性,找准产品特征,基于特征开展市场营销。
监管之外,技术对保健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如何?
那么,如何让保健品回归“健康”本质?
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建设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保健品市场,还是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在市场监控和执法方面的力度再加强。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标准,以确保保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翔呼吁,比如需要增加监管资源和技术支持,指定监管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市场监控和执法力度,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同时,还需要加大市场监控和执法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建立健全的认证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
蒋卓勤认为,不同国家的保健品监管政策差异较大。在美国,保健品的宣传严格限制在成分说明范围内,企业被禁止随意宣称产品具有某种功能。但在国内由于市场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被部分企业钻漏洞,打擦边球。例如,个别国外的“膳食补充剂”在国内则被包装成“抗衰老神药”。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减少保健品的功能宣传,转向标注产品成分的‘膳食补充剂’模式。”蒋卓勤建议,这种模式更符合科学发展方向,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现象。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为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保障”。高翔解释,可穿戴设备、多组学分析、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纳米技术、生物合成与发酵技术等可能会在保健品研发、营销等方面中起到关键作用。
比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健康指标,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推动保健品与健康管理的结合。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健康数据、生活习惯和反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帮助开发个性化的抗衰老方案,优化产品配方,并提高市场营销的精准度”。高翔说。
但蒋卓勤也提醒,技术本身是中性的,需要防范企业利用技术手段误导消费者,例如通过算法偏向性推荐特定产品。
与此同时,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推动保健品行业规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合作。高翔表示,保健品企业应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投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以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玺则认为,临床医生在保健品研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他们最了解消费者的实际健康需求。因此,保健品企业应加强与老年医学专家的合作,比如开发能够改善老年人衰弱、认知障碍、肌少症等问题的功能性产品。
“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蒋卓勤表示,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走上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发展道路。
此外,李玺也建议,政府也需加强对抗衰老相关产品的资助力度,特别是支持中医药在抗衰老产品研发中的创新应用。他认为,中医药在延缓衰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京报记者肖隆平
编辑 柯锐 郑伟彬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