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4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走上通道,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见证的发展和变化。
爱尔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良:推动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毛良
自2007年创业以来,毛良见证了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变好的过程。去年省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毛良提出了“关于加强执行力度,用法治手段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建议由省司法厅主办,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协办。各办理单位多次深入民营企业走访调研,与民营经济人士面对面交流,了解民营企业的诉求,改进各方面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毛良也如愿看到,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相继出台,对我省营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各级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业解决困难的诚意。
然而,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毛良认为,云南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助力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优化提升的地方。因此,他建议持续推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遵循落实“非禁即入”的原则,确保“负面清单”以外的事项,不分国企、民企,不分企业规模大小,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真正让商业回归市场化。
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党委书记赖虹: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赖虹
2022年底,“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依托“酸茶起源地”这一品牌效应,打造出多个德昂族酸茶品牌。同时,依托千亩茶园,推出采茶体验、酸茶制作、酸茶品鉴等旅游产品。建设酸茶科普示范基地,开展一系列技艺培训,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酸茶产业化发展,创新推出的“酸茶宴”,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2024年,全乡传统工艺制作酸茶产量5吨,产值超400万元。
赖虹介绍,除了让德昂酸茶这一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外,三台山乡还将传承德昂族酸茶制作、织锦、传统体育等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旅游线路、节庆活动的打造,非遗项目体验、民族体育竞技、山货一条街等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实现了德昂族小众民族文化走进公众视野。
2024年以来,全乡共接待旅客8万余人次,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创收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得到同步增长,走出一条“一二三产紧密衔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子。赖虹表示,未来自己将和三台山德昂族乡各族群众一道,继续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持续完善旅游设施设备,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战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加强文化与市场融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理州洱源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茶江:洱海保护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带动经济
茶江
“10年来,我们始终将洱海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洱海保护也从单一湖泊治理向流域治理和生态治理转变。”茶江说,作为一名来自洱源的代表,她亲眼见证了洱海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洱海的27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2021、2022、2023年连续三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被评为“优”,洱海水体的透明度大幅度提升。
在保护好洱海的同时,茶江认为,企业还有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责任。“我们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企业引进,都始终围绕着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茶江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理宏福现代农业项目,在高品质小番茄的种植中,将原有小、散、弱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向高标准现代农业设施转变。通过精准用水、精准施肥、精准管理,项目不产生农业尾水排放。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产出高产值、高品质、高效益的农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约13万吨小番茄,产值约3亿元,将直接和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公司正在实施的另一个海菜花产业发展项目,在确保洱源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探索“湿地自养模式”,生产海菜花鲜品蔬菜。“现在我们已经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突破海菜花种植和保鲜技术,将海菜花鲜品成功推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餐桌。”茶江说。
保山市施甸县永艳山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艳:残障人士创业有成,人大代表担当使命
李海艳
2004年在一次机械事故中,李海艳失去了左手。“但是我照样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抱着这样的信念,李海艳便背起篮子进山采野生菌,拿到集市去卖。
经营过程中,因为她始终坚持诚信,慢慢地积累起了不少农户的信任。后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沪滇协作项目和西安交大等高校的帮助,李海艳带领农户建起了生产线,分别到上海、西安开了门店,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上海、西安。注册了“永艳”商标,推出山珍系列产品,通过电商销售。产品品类也逐渐扩大到了富硒野生菌饼干系列、菌菇酱、油炸菌子、干菌子等几十个。
“事业走上正轨,这时候我想到了身边像我一样的残障人士,我想帮助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抱着这样的想法,2021年,由李海艳担任理事长的施甸县永艳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保山市第一家以残障人士为主体社员的合作社。
“眼力好的搞分拣,手巧的搞竹编,力气大的做装卸,口才好的做销售……”李海艳说,经过3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由最初的56人,发展到100多人。2023年,合作社营业额3800多万元,年度社员分红28万元,合作社分红成为残障家庭的又一增收渠道。
2022年,李海艳当选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身上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海艳表示,自己将更加努力为群众反映问题,为残障人士群体奔走,带领全体合作社社员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蓝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