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伴随着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的城市,从所城里北门到烟台山的一条小路,变得空前热闹起来。一时间,洋行、商号、邮局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林立。外国商船频繁往来,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商品,丝绸、茶叶、瓷器从这里远销海外,而钟表、尼龙、洋酒等舶来品也在此登陆,走进国人的生活。这条小路便是烟台的文化瑰宝——朝阳街,它不仅镌刻着历史的沧桑印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续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朝阳街始建于1872年,因其南北走向,又在烟台山的阳面,故名朝阳大街,1912年改称朝阳街。由于紧邻烟台港,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当时的朝阳街,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各具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哥特式等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这些建筑不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中西合璧的繁荣岁月。
不宽不长的朝阳街,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创办于光绪二十六年的福顺德银号,在烟台的金融典当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创始人梁善堂的经历堪称传奇。彼时,海参崴汇聚了大量闯关东的胶东地区华人劳工,梁善堂便是其中一员。他不甘于平凡的打工生活,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发现当地适合劳动者的服饰既昂贵又稀缺,于是果断投身商海,专门回胶东收集估衣到海参崴贩卖。在那个资金跨国流通极为不便的时代,中俄两国间的资金汇兑非常难。梁善堂利用其频繁往返两地的便利条件,额外承担了为同乡亲友往家里捎钱的任务。他秉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每次抵达烟台后,都会不辞辛劳地按照地址一一将钱款送到对方家中,有时还会附带一封珍贵的家书。随着委托他汇款的人越来越多,梁善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潜在的商业机会。于是,他顺势在烟台创办了福顺德汇兑庄,并将其发展成为一家享誉全国的银号。
时光流转,福顺德银号已经不复存在,但在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到银号当年所倡导的诚信、高效和保密原则在后世商业领域中的广泛影响。而福顺德银号旧址在引入“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后,也华丽蜕变为一个充满书卷气的文化空间,历史古建筑与秉持创新理念的实体书店有机结合,让这里迸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打卡。
朝阳街不仅是商业的繁华之地,更是文化交流的汇聚点。许多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著名作家冰心,她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1903年,冰心的父亲谢葆章受命在烟台创办海军学堂,举家迁至烟台。从3岁到11岁,冰心在烟台的海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而朝阳街就是她经常漫步的地方。在这里,她感受着海风的吹拂,聆听着海浪的声音,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成为了她日后文学创作中的生动素材。
除了冰心, 革命先驱孙中山也曾到访过这里。1921年,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是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会谈。北上途中,孙中山曾短暂停留烟台,而下榻的地点就是位于朝阳街北端的克利顿饭店。在烟台期间,孙中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孙中山在欢迎大会上作了重要演讲,强调振兴实业的重要性,对振兴烟台乃至中国的民族工业留下了有力的声音。此外,他还参观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为其题写了“品重醴泉”四个大字,以示对烟台民族工业的褒奖。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与烟台的历史渊源,朝阳街还曾一度改名为中山街。
随着时代的发展,烟台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朝阳街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曾经的商业辉煌逐渐褪去,一些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不堪。然而,朝阳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从未被人们遗忘。近年来,烟台对朝阳街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和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商业业态和文化元素。如今的朝阳街,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漫步在街区,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精美的雕花,依然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而街边的特色小店、咖啡馆、酒吧、博物馆等,则为这条老街注入了现代活力与时尚。
朝阳街,它是烟台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它承载着烟台人民的记忆与情感,也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岁月里,朝阳街也将继续闪耀着它的光芒,成为这座城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大众新闻记者 鲍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