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一项新研究称,第九大行星有可能在十年左右被发现,前提是这颗目前还仅是假设的行星确实存在。这项研究,还同时公布了有关第九大行星的一些新特征。

早在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名行星科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和迈克·布朗(Mike Brown)提出了所谓的“第九大行星”假设。

根据他们的估算,这颗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以大约600个天文单位的平均距离绕太阳公转。(1天文单位≈1.5亿公里,即日地间平均距离)。

但在一篇详细而冗长的论文中,巴特金、布朗以及另外两位研究人员认为,第九大行星可能更小,到太阳的距离也更近。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网络版上。

他们获得的观测证据和计算机模拟显示,第九大行星的质量上限不会超过10个地球质量。最新的轨道计算表明,第九大行星是一颗质量约为地球5倍的行星,轨道周期约为一万年,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应该在400-500天文单位。


而这也意味着,第九大行星可能比科学家此前预计的要更容易发现。


来自第九大行星的干扰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还基于现有的观测结果,归纳了支持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四个主要证据。这些证据都考虑了柯伊伯带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情况。

柯伊伯带远在海王星轨道外,主要由冰质天体组成,其中一些是矮行星,如冥王星、阋神星等,另一些则小到只能被称为小行星。

研究人员称,对于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最好的解释就是,存在一个巨大、遥远的干扰天体。它的引力将这些柯伊伯带的小家伙,拽到了现在的运行轨道上。

这种扰动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干扰天体的质量及与太阳的距离。因此,距离太阳比原来预想的更近、质量更小的第九大行星更接近当前观测结果。


要找到第九大行星并不容易

布朗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这种分析没有直接说明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但它确实表明我们的假设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巴特金认为,这个基础非常可靠。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超过90%。作为搜寻第九大行星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heppard)也同样表示乐观,在他看来,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在80%到90%之间。

听上去,一个比地球大得多的天体长时间藏匿于太阳系内而未被发现,这似乎有些离谱。然而根据巴特金的研究,第九大行星其实非常遥远。要知道,曾经的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也不过39.5个天文单位。

因此,距离太阳400-500天文单位的第九大行星要远得多,这也意味着它很黯淡,要真正发现它,天文学家需要做更多的搜寻工作。

编译:游悠

策划: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 李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