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驱动我们人类向前的东西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1.学历在哪里最值钱

去年夏天,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博士,考上了乡镇公务员。

这位博士名叫苏朕,本科就读于中科大物理学院,硕博专业都是应用物理。2022年就博士毕业了,今年考取了自己老家安徽宿州某县下属的乡镇公务员,岗位职责是乡村振兴。

录取公示被媒体传开之后,大家又习惯性地开始感慨——尽管最近这些年高学历人才通过考试进入基层单位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全球名校毕业的理工科博士考了乡镇公务员,好像还是头一遭。

学历果真不值钱啦。

真的是这样吗?那得分情况。

首先从数据来说,学历没有贬值,依旧是稀缺的。中国目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大约有309.75万人,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大约有61.2万人。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已经累计招收了近130万名博士研究生。

恢复高考45年一共才130万博士,目前在读的就有60万——显然,博士确实扩招了。但是与我们庞大的人口相比起来,依旧凤毛麟角,各地政府也越来越以招收博士作为一种“招牌”,以此来证明该地求才若渴——相形之下,本科生们同时拥有了学历与自卑……

所以博士还是吃香的。

但如果加入一个变量:人口集中度。那么学历就会出现“区域性贬值”,比如在人口过度集中的超级大城市北京,博士很显然就贬值了,因为这里的博士多嘛,那学历就显得没那么稀缺啦。即便如此,其实还是稀缺的,我就在北京,身边有博士学位的人屈指可数,生活里见到的大多都是……算了,一说又要生气了。

好了,现在情况基本搞清楚了。在博士多的地方,博士相对来说不值钱;在全国总人口的基数上计算,博士依旧是值钱的。

聪明的博士如果单纯地想要“最大限度突出学历价值”,应该去哪里呀?

苏朕博士给出了答案——去基层,越基越好,那里博士最稀缺,所以最值钱。

2.平台越低,需要越高的人才

今天从朋友那里听到一句话颇有感触:一流的平台只需要三流的人才,三流的平台才需要一流的人才。

能听懂这个意思吧?我的读者都见多识广,我相信大家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我就不解释这句话本身的意思了。

从苏朕博士的故事里,也能够对应这句话的含义。

他当然是一流的人才嘛,这不用怀疑,人家本科就是中科大的,斯坦福毕业也是正儿八经没有任何水分的名校高层次人才。

这样的人才,如果放在很高的平台上,反而会束缚住手脚,越大的平台机制越完善、流程越固化,其运行靠的是体系而非个人;反倒是去到基层,给他发挥的空间是更大的,都不用说其他,就人家在成熟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所见所闻,就足够在基层去好好对比一番了。

很多朋友总是感慨说,当初在中学读书时学习差的同学后来都回母校当老师去啦,言下之意是这些老师的成色不足,你肯定听过这种论调,确实也是一种事实,把“老师”换成老家的其他岗位一样说得通,比如“警察”“医生”“局长”……好像都是上学时不起眼甚至学渣的那些人,“县城婆罗门”就此传承。

那现在人家留美博士回到家乡县里的乡镇里当了一名公务员,这不正好打破这样的格局嘛,有啥不好呢?我觉得挺好。

3.所以,不是浪费

嗯,经过这番分析,是不是认同呀:苏朕回到老家当了乡镇公务员,不是浪费。

反而是在当前学历区域性贬值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新思路。

基层单位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有才学有见识的高层次人才,最好还是本土本乡出去的又回来,就像方鸿渐当年回到老家一样,又风光又实用,当然方鸿渐是个水博,即便是个水博,回到乡里照样引发了人们的思想震动,给大家大谈男女爱情是吧,哈哈,搅得原本一潭死水的乡土社会春心荡漾,多棒呀。

退一万步讲,乡镇公务员又不是终身制,谁说人家干好了不能火速升迁呀?干部没有基层经历怎么可能高升呢对不?苏朕很聪明的,他知道中国的秘密全在每个人的老家。有人说他是不想卷了,我倒觉得这人心里是有想法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