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引领力、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多措并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具有金融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使得人才培养工作焕发出澎湃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 标定正确航向
党委书记“牵头抓”。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题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党政领导“带头上”。学校组建由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思政课教学指导组,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党委书记带头,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开展“开学第一课”“书记讲党课”等活动。
基层党建“强落实”。坚持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师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抓手。明确党总支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议,党支部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课程思政建设研习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作用。
坚持“三个健全” 推动系统落实
健全制度体系。学校制定并实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等制度,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
健全组织架构。学校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各二级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形成“校—院—课”三级组织。7个二级学院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梳理和挖掘思政元素,凝练各具特色的院训。例如,工商管理学院的院训为“融义于商、理德兼为”,国商院的院训为“敦品励学、商达天下”,打造“一院一品”七彩金院。
健全运行机制。探索形成“明确目标—挖掘元素—编制教案—开展教学—反馈评价”的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路径,使每个专业二级学院、每名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确保门门有思政、课课讲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坚持“抓好三主” 全面融入教学
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通过专题培训、专门研究、专项考核,让每名教师怀有“思政心”。学校在“生评教”“教评教”中设置课程思政评价指标,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
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分类推进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增强育人的针对性,使每门课程都有“思政盐”。优化内容体系,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督导专家组,深入课堂审课程思政元素是否融入、听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如何,提高课程思政内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让每节课堂具有“思政味”。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用好金融资源“活教材”,将金融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坚持载体赋能 推动改革创新
用好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学校拥有浙江省高职院校仅有的一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连续主办3届全国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形成系列课程思政优秀成果。
建好全国高职院校首家马院。2015年,学校率先成立全国高职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守好马院姓马的底色,保持金融行业特色,突出品牌创建亮色”为根本,积极构建红色金融文化育人工作模式,建设独具特色的“红色阵地”,即一“展馆”、一“长廊”、一“基地”,充分发挥红色金融文化在思政教育、道德示范、价值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搭建校内特色育人载体。学校充分运用金融特色教学资源,搭建金融特色思政育人“大舞台”。学校拥有浙江省首家在高校建立的货币博览馆,系统收集了从先秦到现代的货币和票据票证,其中国家级别珍贵文物153件。货币博览馆内珍藏有各类红色文物,据此开展“红色货币”“红色金融家”等体验式教学,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以特色二级学院为载体,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例如,明理学院开展“明法理、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的“五明理”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银领学院以订单培养为特色,与126家银行开展校企合作,传承“零差错”金院匠心。
未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也将持续释放动能,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积极贡献金融力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 陈颖淑)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22日 第03版
作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 陈颖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