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苏联五代机的起步并不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基于对于未来战争的理解,苏联军方将“多功能前线战斗机”(MFI)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在这一计划的基础上,“轻型前线战斗机”也被提出来。按照原先的设想,这两个计划的最终产品将形成苏联下一代战机的高低搭配。
有意思的是,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也在原本的ATF计划之外,启动了JSF计划,最后的成果就是现在的F22猛禽和F35闪电。
波音的X32验证机,JSF计划的失败者
虽然美苏在高低搭配上达成一致,但在具体性能的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五代机的标准重在4S: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和超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这个4S标准来自于越南战争。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局部战争中,美国海空军的各种战机与来自中苏两国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反复较量,充分认识到隐身的重要性。所以在美国的四代机(现在改为五代机)设计指标更重视这一方面。
相反,苏联起初最为重视的依旧是超机动。在苏军这种思想指导下,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雅克首先被淘汰,因为它太长时间没有涉及战斗机研发了,而且其方案存在很大的问题:技术风险大,采用单发的模式……
苏霍伊的问题与之类似。苏霍伊最初的五代机方案采用的前掠翼设计,这一布局模式经过研究表明,前掠翼在90度甚至更大迎角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机动性。这对于超机动帮助很大。问题是技术风险很大,也影响超音速巡航和隐身。
苏霍伊的Su-27
除了技术上的考虑外,其他因素也影响了苏联军方的选择。苏霍伊设计局不仅设计战斗机,也涉及攻击机、轰炸机等机种。雅克则长期与海军合作,研发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同时涉及客机与预警机。米格则一门心思研发战斗机,如果拿不到项目,就会陷入生存危机。这是苏联军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米格拿下了MFI计划。
1986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正式授权米格开始MFI的总体设计。为了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米格拿出了代号1.41和1.43的两个方案,并制造出了风动模型进行测试。之后,两个计划被合并,改名1.42计划。与之配套的发动机与雷达也开始了研制工作。无论是飞机的总体设计、发动机还是雷达,苏联对标美国ATF计划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
为了加快项目的进程,苏联军方与米格签订了制造4架用于测试的原型机的合同。其中2架用于动/静态机体结构强度和疲劳测试,2架用于试飞。首架试飞原型机就是军迷圈广为流传的米格1.44,不过它是一个不完全体,没有装备任何电子设备,也没有配备内置弹舱。第二架原型机才是完整体,搭载全套机载设备,代号产品1.45。
在此之后,计划的推进慢了下来。尽管米格设计局从上到下都极度重视这个项目,但直到1989年首架原型机才开始制造,2年后才完成制作工作。但由于发动机的研制进度迟缓,原型机迟迟不能试飞。
静态中的1.44样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美国人的进展十分迅速。YF22首架原型机1988年开工,1990年完工,当年9月就完成了首飞。
进度落后于美国佬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1991年苏联解体了!许多新型装备的研制计划被迫暂停。
YF23验证机,性能远超F22,但技术风险太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2年在白俄罗斯的马丘利沙空军基地举行的一次航空装备展示会上,俄国防部和航空工业部向叶利钦、卢卡申科等俄白两国军政首脑展示了一系列飞机的模型。俄罗斯国防部和航空工业部希望借此机会争取到经费,继续手中众多未完成的项目。
不过美好的理想没有阻挡住现实的骨感,因为俄罗斯经济下滑严重,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只承诺为其中部分项目提供研究经费。米格1.42就是少数几个幸运儿之一,获得了建造2架原型机的经费,项目得以继续推进,1.44样机的生产得以延续。
1994年12月飞机组装完成,并于月底进行了地面滑跑试验,但没有升空。次年,原型机亮相莫斯科航展的计划也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收编了米格的莫斯科飞机制造联合体只对米格29、苏27这种能够迅速出口变现的已有装备感兴趣。
米格-29战斗机
米格1.42被打入冷宫。直到1997年,苏霍伊的S37金雕前掠翼验证机首飞,受到刺激的米格重启了1.42计划。1997年12月,时任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承诺降低项目的保密级别,同意为1.44样机公开亮相站台。1999年1月,1.44样机在世人面前正式亮相。2000年2月,1.44样机完成了首次试飞。此时,米格还是对这架样机给予了厚望。但很快希望就演变成失望,甚至绝望。
2002年,苏霍伊的T50被确定为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FA)的唯一选项,米格的1.42计划被宣判死刑。唯一的1.44样机则进行几次试验后,被抛弃了!
造型另类的S-37金雕
从技术上看,米格1.42设计十分有特色。这是俄罗斯第一架采用鸭式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双垂尾外倾,既有利于隐身,又有利于避开边条和鸭翼引起的涡流。最具特色的是机腹巨大的矩形可变进气道,不仅在内部带有可调斜板,机身背部和两侧也分别设置了辅助进气口和抽气装置。
辅助进气口位置十分靠前,可以有效克服负迎角状态下近期不稳定的问题,这可以保障飞机高超的机动性。全新的飞控系统确保了操作的性能。矢量喷灌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近距离的超机动格斗性能……不足之处在发动机的研发、电子系统的配备以及搭载武器系统的研制严重滞后。
但最致命的在于隐身性能的落后,米格1.42在外形设计上存在大量不符合隐身要求的存在,原因在于它给予厚望的的等离子隐身技术始终无法成熟,难以使用。如果无法保障隐身,这样的1.42只是相当于台风、阵风这样的四代半战机,无法对抗F22、F35的真正五代机。
相反,苏霍伊凭借苏27系列在国际上的畅销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加上不逊于米格的研发团队,逆风翻盘成为了可能。
1.42计划凉了之后,米格曾计划自行研制轻型五代机项目I-2000,最终也失败了。原因在这个方案上采用了独特的“圆盘”式边条,此前从没有类似的设计,技术风险极大。接下来的岁月里,米格可以说屡战屡败:新型教练机竞标中,米格的米格AT教练机被雅克130排在了沙滩上;米格110运输机被伊尔112打倒在地……
伊尔112轻型运输机
2021年莫斯科航展上,米格一口气拿出了94号、49号两种隐身战机和48号隐身无人机的模型方案,希望能够扳回一局。可是现实又再次打脸米格,苏霍伊的轻型五代机计划“绝杀”成为这次航展的绝对主角,米格再次沦为看客。
本文转载自公众微信号:冷热防务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