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俄乌冲突,乌克兰多数工厂面临停工甚至破产危机,这让从乌克兰企业订购商品的外国客户叫苦不迭,印度便是其中之一。此前,印度向乌克兰一家工厂订购约三万个高速火车车轮,用于 “印度高铁”。但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工厂原材料短缺、商品运输受阻,无法履行订单。印度铁道部这下犯了难,车都造好了,车轮却没了着落。无奈之下,只能紧急重新招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在限期内交付 3.9 万个火车车轮的厂商。
一番筛选后,中国香港的太重(TZ)国际公司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能在限期内提供足够车轮的企业。原来,太重是我国太原重工旗下专门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大宗海外贸易的子公司,印度订购的车轮将来自中国太原的工厂。印方在每个车轮提价 1.68% 的基础上,与中方签订了约 3.9 万个车轮的采购合同,订单总价高达 50 亿卢比,成为印度今年以来最大的国际采购订单之一。这并非印度首次向中国订购零部件,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向中国企业订购超两万个车轮和三万根车轴,足见印度铁道部对 “中国制造” 的认可。
不过,这次订单背后还有一段小插曲。此前,印度曾向中国企业订购 4 万个车轮,价值约 10 亿。就在中国企业准备交货时,印度却单方面撕毁合同。印度本以为能找到更便宜的卖家,便私下找了其他国家生产车轮。可他们没想到,高铁车轮的制造难度远超想象。高铁运行速度快,在拐弯处对车轮强度和抓地性要求极高,需将钢坯整块切割后在模具中锻造成型,切割标准、模具尺寸、锻压温度等都有严格要求,一般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印度找的那家企业根本无法生产,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来,以两倍价格向中国企业求购。
印度铁道部解决了车轮难题,可部分印度人却不乐意了。这些车轮将用于印度的 LHB 客车,被称为 “印度高铁”,是印度公共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自中印边境矛盾发生后,中印贸易被赋予了浓厚政治意味,再加上莫迪政府喊出 “自力更生” 口号,印度媒体 theprint 民调数据显示,71% 的印度民众表示 “不再购买中国产品” ,仅有 2% 的民众承认 “中国制造质量更好”。
但这些对 “中国制造” 充满偏见的印度网友或许不知道,他们引以为傲的 “印度国产高铁” LHB 客车,实则并非真正的印度国产。LHB 客车由德国 LHB 公司(现已被阿尔斯通收购)开发,只是授权印度生产。而且,制造这些车时,印度使用了大量外国零部件,转向架来自菲亚特、空调来自德国、餐车设备来自日本等,其实际运行速度仅 160 公里 / 小时,远低于中国高铁,只能算 “准高铁”。部分印度网友的偏见,不过是源于无知又狭隘的 “民族自尊”,完全忽视了全球化带来的优势,实在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