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中国制造” 风靡全球、中国凭借强大制造实力和高效优质服务积极投身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肯尼亚的一段合作历程却充满波折。
肯尼亚,这个位于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虽因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极为滞后,尤其是交通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鉴于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卓越技术、丰富人力和宝贵经验,以及中国一贯秉持的诚信态度和可靠的工程质量,再加上中肯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肯尼亚毅然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将机场建设项目托付给中国。
2013 年,肯尼亚新总统肯雅塔上任不久,便与中国达成协议,计划将原容客量仅 200 万的机场扩建为能容纳 2000 万乘客的大型机场。2016 年,双方签订了价值 40 亿、为期四年的机场建设项目合同。起初,合作进展顺利,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
然而,在项目进行到第三年,工程已完成大半时,肯尼亚方面却突然反悔,当众撕毁合同。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中方陷入僵局。起初,中方猜测可能是肯尼亚资金短缺,甚至提出延缓收款期限,但肯尼亚仍执意毁约。
经交涉发现,毁约并非经济原因。按照合同规定,肯尼亚单方面毁约需支付 12 亿违约金,可他们仅支付了 2 亿,剩余 10 亿迟迟未兑现。期间,肯尼亚还屡屡挑剔中方装修队,指责使用劣质材料;在建造中资铁路时,更是对中国工人言语粗鲁,甚至棍棒相向,导致 14 名中国工人重伤。面对中方外交部的多次面谈,肯尼亚不仅拒绝解决问题,还直接中断合作,拒绝支付剩余违约金。
肯尼亚这一不明智举动背后,实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作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崛起,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让西方强国心生敌意。看到中国通过积极外交帮扶其他发展中国家,威望不断提升,他们更是妒火中烧。于是,西方势力在暗中通过舆论和政治手段,对肯尼亚当局及其他党派施压,致使肯尼亚政局动荡,最终与中国决裂,妄图以此阻挡中国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中方工程人员撤出后,肯尼亚自行处理剩余工程,却发现自身根本无力完成收尾工作。向背后挑唆的西方国家求助时,又遭遇坐地起价和苛刻条件。
2021 年,肯尼亚机场客流量达到 1400 万的临界点,迫切需要完成机场扩建以推动旅游业发展。无奈之下,肯尼亚转头向中国恳求重新接手项目,并表示愿意支付先前欠下的违约金。
中国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方面,肯尼亚领导人肯雅塔一直与中国保持良好沟通,双方在政治层面达成诸多共识;另一方面,中肯在过往有着众多项目合作,在国际贸易和其他工程上沟通顺畅,不应因一次波折影响整体合作大局。最终,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放下过往矛盾,重新接手机场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