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彰显城市人文内涵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重要,城市更新应让城市成为‘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地。”1月21日,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北仓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波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据悉,重庆已连续5年启动主城都市区的241个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民主村片区、北仓塔坪社区等,改造面积约1亿平方米,重庆也成功入选了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城市。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北仓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波。图据受访者
作为一名城市更新的实践者,李传波委员发现,在重庆多个城市更新项目上,仍能看见重环境工程建设,轻运营模式输出;重空间硬件投资,轻文化内容投入;重建设工程速度,轻在地人文关怀等情况。
“目前,重庆城市更新中的建设模式及经验,已经基本能满足更新建设需要,但在城市更新运营可持续板块,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运营机制。”李传波委员说,缺少运营机制,可能会导致后期物业矛盾大、管理难、运营不可持续等问题。
对此,他建议项目开启前,不仅应征求各方诉求,策划设计好相应的运营体系,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大众参与,还要在项目实施时,培育社会新生组织,因地制宜让项目品牌化、管理数字化。
同时,李传波委员还注意到,城市更新项目在“软件”建设方面,也就是文化内容的输出方面,较为缺乏资金匹配。
“项目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还应强调城市独有的人文塑造,如区域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元素延展、街区的老字号店面留置、公共文化IP等,彰显城市独有的人文内涵。”李传波委员表示,通过多种手段,使城市更新项目最终能纳入进15分钟生活圈,增强市民们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城市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