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宜昌

领略夷陵风物

▲九畹溪村冷水香稻谷 摄影:魏启扬

提笔写夷陵风物,不禁想起欧阳修的话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之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东湖县志》(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现宜昌市即古夷陵县名叫东湖县)

“荆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业,果窳臝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积,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与巴蜀同俗。”其言其实亦多指靠近巴蜀包含夷陵的湖北西部地区。

宜昌地处川鄂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就是鄂西渝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人文荟萃,五方杂处,楚巴习俗与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大规模移民,使得夷陵地区受巴文化、楚文化、蒙满文化、岭南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宜昌开埠后,外国商人、传教士带来西方文化和习俗,夷陵人的生活又多了一点洋味洋俗。

解放后,国家实施“三线建设”,大量的人口落户宜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当地风土人情。其后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使宜昌的山川风物增添新景,其民风民俗也在开发中悄然改变。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宜昌趋时求新,主动融合,变化更大。


▲秭归冷水香谷丰收时刻 摄影:魏启扬

宜昌人向往新奇的风气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居住环境时兴过茅草房、吊脚楼、板壁房、天井屋、四合院、青砖红砖房,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楼房、小高层、高层、住宅小区等,用过各朝代的家具以及欧式、日式、韩式、中式装饰。宜昌长时间保持前沿风尚标,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与外来影响较适应,展现出一个社会发展史。

宜昌自有城池后,兴起读书之风。明清之际,宜昌社会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古城内相继兴建起尔雅书院、墨池书屋,读书人中涌现出刘一儒、王篆、赵勉、顾嘉衡、王世恩等一批学业有成的人物,宜昌古城一时成为鄂西渝东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五峰土家姑娘采茶忙 摄影:孙长华

明清时期水路运输业快速发展,开埠后的古城沿江基本都是码头,随之有了各种帮会、商会,跑码头的营生,还相应有了会馆、茶馆、茶楼、戏楼之类,外来的京剧、沪剧和汉剧、黄梅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码头工人和纤夫小贩们多在江边吊脚楼喝茶“日白(讲故事)”。农人“遇有溪泉之处,便开垦成田”种植小麦、苞谷、土豆、红薯、油菜和豆类等农作物,也改造少量水田种稻子,不成块的地栽上橘子、桃子、李子等一些果树。宜昌境内水域面积大,河流、湖泊、堰塘众多,渔业发达,渔产种类多,还有菱角、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水八鲜”,是居民饭桌上的美味佳肴。那时候城郊的窑湾,包括西坝、葛洲坝、黄草坝等一些地方的居民以菜农居多,种植白菜、萝卜、豇豆、刀豆、茄子、辣椒、冬瓜、南瓜、瓠子之类,还种有一些调料如葱、姜、蒜、花椒、茴香等。


▲沮漳河流域,当阳两河口富饶肥沃的田野。摄影:孙长华

古城周边野生动植物丰富,城区周围的丘陵山地,是小型野兽和飞禽类的极好栖息场所。宜昌先民自古即有狩猎和采摘野菜习俗,形成了特有地方特色菜肴。据《东湖县志》《宜昌府志》记载,城区周边主要的“毛族”有野猪、野兔、野山羊、毛獾、猪獾子、狗獾子、毛狗子,“羽族”有野鸡、野鸭、斑鸠、鹌鹑、竹鸡、秧鸡子之类。野生果菜有节儿根、马齿苋、地米菜、青蒿子、蒲公英、野韭菜、野芹菜、竹笋,山野中生长的桑葚、八月奓、五月泡、拐枣、洋桃、山楂、野板栗等山果也算得上是当季水果。

自有城池起,宜昌就是川东鄂西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出川入蜀的特产、货物几乎都在这里周转。本地盛产茶叶、柑橘、桐油等山货及中药材要从这里起运,布匹食盐等生活用品以及军需物资要运进来。城区最早的商业是为以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而出现的货运仓储,江岸修建了码头、仓库和露天货栈。到明清时期,东门外江面上可谓一派百舸争流的景象,镇川门上下各码头连樯结舳,衍尾不绝,日有千人拱手(摇橹),夜有万盏明灯(桅灯)。宜昌古城筑就的大东门,则是最早的街市,欧阳修描绘道:“市亭插旗斗新酒,十千得斗不可赊。”至清末,东门口已成一条繁华的“宜昌清明上河图”街市胜景。盐号、钱庄等主要在锁堂街,绸缎布匹、杂货药材等大多集中在鼓楼街、二架牌坊、南门外正街、北门外正街,沿江多为吊脚楼式的商行和货栈,镇江阁为米市专用码头。


▲宜昌购物商圈——环球港 摄影:孙长华

1876年,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这里免税销售,英、美、法、德、日各国抢滩宜昌,建洋行,修码头,设货栈,洋油、洋火、洋布、香烟等商品进入解放路,这里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区域。宜昌第一楼峡州饭店、丹凤银楼、天昌茶叶号等各种店铺鳞次栉比。

1949年,商业以国营为主导,街道逐步配套设立服务性质的商业企业,兴建菜市场,零担叫卖逐步消失。1957年后,集体和私营商户实行精减裁员,百货大楼、红卫商店、工艺品大楼等较大规模的商场陆续建成。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个体户、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商贸、现代服务、金融、经济综合体等优势产业成鼎立之势‍‍‍,市民的消费观也日渐更新。

经由各个朝代更替变迁,国内各地及西方文化的输入,时代转换和城市 ‍ ‍ ‍ 嬗变,总是深深烙进宜昌的社会风情之中。宜昌,既有历史脉络,又有时代印记。


▲湖北宜昌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上公路 图源:图虫创意

“一半山水一半城”。有来自长江以及长江支流丰沛的水系,有大巴山余脉缓缓连接丘陵地带的座座山峦,有着分明和华丽的四季,温润而清新的空气,丰富又厚重的资源,悠然加怡情的生活状态,这是宜昌的独特气息。

面水靠山是宜昌的生活专属,望一江烟波,枕一脉黛山,听桨橹欸乃,闻四时花香,活在仙界一样的人间,日子是活色生香的。曾任县令于此的欧阳修有诗向他的朋友夸耀道:“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橘最宜秋。道涂处险人多负,邑屋临江俗善泅。腊市渔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风鸣烧入空城响,雨恶江崩断岸流。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黄牛峡口经新岁,白玉京中梦旧游。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


▲宜昌至喜长江大桥 图源:图虫创意

山水之间的这一座城,两千多年前就有的。有很多人原本是一过客,遇到了这个上天的爱儿,就忘了归路。还有弥漫在街巷子里美食的香味,八大碗,长江肥鱼,红油小面,灯盏窝,不留下不行。人留下了,故事留下了,时光也留下了。而这里的风物也满含着生活的美态,蜜橘、茶叶、陶器,哪一个都可以让平常的生活充满诗情和禅意。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旭辉

美编:程晓新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1年第8期 有删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