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京医科大学医院消化器内科主任教授糸井隆夫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记者 张桐
人们常说五脏六腑,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还有一个“看不见的脏器”对生命至关重要,那就是厚度仅约2厘米的胰腺。而胰腺癌,则被公认为所有癌症中最难诊断的类型。数据显示,2005到2015年,中国胰腺癌的总体发病中标率平均每年上升2.78%,总体死亡中标率平均每年上升2.24%。胰腺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许多人将其视为“死亡判决”。然而,罹患胰腺癌真就意味着无路可走吗?
今天,我们走进了日本全国胰腺手术数量最多的大学医院——东京医科大学医院。该院的消化内科与消化外科不仅在胰腺及胆道疾病领域处于日本顶尖水平,更在全球享有盛誉。消化内科主任教授糸井隆夫更是国际消化道内镜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如何带领团队攻克胰腺癌这一医学难题?又是如何通过创新技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开创全球内窥镜治疗新标准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您在胰胆肝疾病治疗领域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内窥镜治疗方面,更是公认的先驱人物。通过创新的低侵袭性治疗,您为众多复杂疑难病例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关键的研究突破?
糸井隆夫:胰胆疾病的治疗历来被认为是医疗领域最具挑战的部分。在2000年左右,内窥镜治疗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作为东京医大团队的一员,我和我的团队不仅紧跟技术革新,还在这一领域开创了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我们开发了借助内窥镜实施的胆道完全分断的磁力重建吻合术。利用内窥镜,将磁铁植入因癌症完全分断的胆管两端,利用磁力使其重新连接到一起,这项技术为全球首创。该技术也适用于传统疗法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为全球的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我们还在治疗复杂胆结石和其他疑难病症方面,开创了一系列新的低侵袭性方法。有些患者因为手术失败导致无法继续接受传统治疗,但通过我们团队的内窥镜技术,从胃到肝脏开通了一条“新通道”,直接到达结石位置,将其粉碎后排出。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替代手术的突破性创新。
我们不仅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案,还通过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建立了包括培训、论证、标准化流程等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推动以上技术在国内外的普及和发展。
提升五年生存率的治疗新路径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东京医科大学胰胆肝疾病中心被称为日本国内“最后的防线”。许多在其他医疗机构无法治疗的患者,都会来到这里寻求帮助。我很好奇,您为什么选择了如此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锐意攻克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王”?
糸井隆夫:这是个好问题(笑)。相对容易的领域,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和实践了。胰腺癌和胆道癌是极难治愈的癌症,特别是胰腺,被称为“暗黑的器官”。要攻克这一领域,不仅需要独特的想法,还需要极强的执行力。
目前胰腺癌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是直接针对肿瘤本身的抗癌治疗。此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胰腺癌患者往往只能接受保守性治疗。但近年来,抗癌药物的进步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利用新的FOLFIRINOX等化疗药物改善以后,同时引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二线治疗手段,能够让无法实施手术的患者显著延长生命。
二是解决因癌症引发的并发症,针对胰腺癌引发的黄疸、疼痛、十二指肠狭窄等问题,通过金属支架和超声内窥镜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东京医科大学胰胆肝疾病中心在整合外科、内科力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检测到小至5毫米的癌变,通过早期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晚期患者,我们也会尝试通过抗癌药物将肿瘤缩小,甚至将原本无法手术的病例转变为可手术治疗,这种策略被称为“转换性手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
攻克“癌症之王”的最后防线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您在国际医学交流中经验丰富,尤其是在中日医学合作方面。据了解,您的医学著作在中国广受欢迎,为业内人士所推崇,是同领域专家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
糸井隆夫: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94年,当时的中国医疗环境与日本昭和30年代相似。然而在短短十年内,中国的医疗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在消化道内窥镜领域。尽管日本整体水平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我看来,中国部分医生的技术已达到甚至超越国际标准,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的周平红主任。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访问过中国数十次,医疗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培训和诊疗策略的交流上,也曾在中国多地进行实时的手术示范。我认为,不仅要教授技术,还要传授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思路,我希望中国的年轻医生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技术能力,也要注重团队协作模式的构建。
从绝境到新生的治疗奇迹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您是“世界的糸井”,有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请问在医治中国患者的过程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糸井隆夫:说实话,印象深刻的案例很多。有一位胰腺癌患者曾被中国多家医院拒绝,因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最终来到我院。在接受了化疗后,他的肿瘤显著缩小,并与周围重要血管分离,实现了手术切除。目前,这位患者已经健康生活了近4年,接近5年根治的标准。这对患者本人和我们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还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被诊断为不到一个月的生命。我们团队通过内窥镜治疗等,将生命从一个月延长至6个月,使他能够在剩余的时间里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不需要在痛苦中离世。我理解部分医院拒绝接诊高风险患者的做法,但我们秉持的理念是,如果能帮助到患者,无论多难都要尽力尝试。医生应该将患者视作自己的家人,用最高的标准对待每一位患者。
突破资源壁垒,实现医疗公平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展望未来,您希望在技术研发、国际合作、医疗教育等方面有哪些突破?在全球化背景下,医疗领域还存在哪些课题需要解决?
糸井隆夫:我认为,医疗的均衡化是未来的重要目标。在日本甚至全世界,医疗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这导致不同地区的患者难以享受同等质量的治疗。我希望通过建立国际医疗中心的方式,更高效地进行技术输出和知识共享,推广先进医疗技术,并加强研究和发表,让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相同水平的医疗服务。
医疗没有国界。我的工作尚未完成,我将继续为这一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