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9日,《人民法院报》04版刊发英德法院司法助力西牛麻竹笋产业健康发展的工作纪实——《让西牛麻竹笋更“康健”》,现予转载。


“2024年,西牛麻竹笋产业突破了百亿产值,辛苦劳作一年的工人、笋农,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元旦假期刚结束,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就收到了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发来的视频信息。

视频里,笋厂展示区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麻竹笋即食产品。法官们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几个月前——


西牛镇某制笋厂和一家食品公司在西牛人民法庭的审判庭上,因对一批麻竹笋的质量意见不一,剑拔弩张。

笋产业现“病灶”

英德市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西牛镇是核心产区之一。2021年8月,某食品公司和西牛镇某制笋厂签订麻竹笋购销合同,并向制笋厂支付了30万元定金。合同签订后,制笋厂陆续将麻竹笋运往食品公司。但是,制笋厂多次催促食品公司支付货款,对方都以货物有质量问题为由推脱,协商无果后,制笋厂便将食品公司诉至法院。

“笋交给你们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验收?”承办法官温福彦在庭审中问道。

“无法验收,因交接时笋是密封的,只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向对方反映。”某食品公司负责人王某回答。

“验收后,他们将产品放在什么地方储存,用什么液体泡,我们无法控制!”制笋厂负责人刘某情绪激动。

“你们有告知食品公司这批笋的保质期吗?”温福彦问刘某。

“保质期一个月,我们当时在出货单上备注‘及时验收,如有问题三天内联系我们’,当时他们查验有26包不合格,于是,我们协商扣除这部分的货款,验收行为就已经结束了。”刘某解释说。

“除了坏笋的问题,你们的笋还没有合格证明,导致我们根本用不了,近2万包笋至今还在仓库。”王某不甘示弱。

“我们只加了盐,属于初级农产品加工,不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刘某回应道。

西牛麻竹笋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处理不当不仅损害品牌价值,还会影响多个家庭的生计,不能简单地下一纸判决书。温福彦沉思后,决定先行宣布休庭。

联动调解出“诊方”

“摸清楚西牛麻竹笋行业出现的问题,这个案件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温福彦厘清办案思路,随后和法官助理李文靖梳理了近三年全院审理的涉麻竹笋加工案件,发现此类案件多是由于加工标准有争议、不规范引起的。

二人又实地走访多家制笋厂得知,对于加盐笋,部分制笋厂认为其仍属于初级农产品。但随着从事麻竹笋产业的人的增多,每家制笋厂的加工流程和环境也不尽相同,原本的生产标准已无法满足麻竹笋产业的新情况。



温福彦决定组织几起相关在诉案件的当事人和镇政府、司法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等相关部门,就如何解决因笋制品质量存在争议而引发的纠纷,开展联调工作会。

会上,西牛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西牛麻竹笋目前的生产情况,并讲解了现有的生产标准和在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温福彦就加盐笋是否属初级农产品特意向其询问。

“加盐蒸煮的笋确实不属于初级农产品,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明确回应。

刘某旁听了整场会议,终于意识到自家制笋不够规范,同意解除买卖合同,并与食品公司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约定退回25万元定金。

经过这一波折,刘某明白了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他感慨道:“接下来我打算将制笋厂按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只要笋的质量好,钱总是能赚回来的。”

协同共治促“康健”

案子顺利了结,温福彦的心头却仍被一块石头压着。麻竹笋生产标准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容易再起纠纷,如何进一步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质高品优,促进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走访调研,听取当事人的诉求和行业协会等各方意见后,温福彦向西牛市场监督管理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进一步规范行业生产标准,强化行业监管管理,维护麻竹笋产业市场秩序。

收到建议后,西牛市场监督管理所陆续制定和规范了麻竹笋加工技术规程,推动麻竹笋产业实现种植、生产、采收、加工、销售等全流程标准化。

不仅如此,2024年4月,西牛法庭联动辖区党委政府、麻竹笋协会设立“麻竹笋纠纷联调工作室”,对涉麻竹笋纠纷案件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目前,法庭已联合工作室妥善处理涉麻竹笋纠纷案件13件,其他涉农案件23件。

西牛法庭还通过送法进农户、进竹林等活动,主动上门向笋农开展释法工作,指导笋农与收购方签订收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2024年以来,法庭共开展普法活动10余场,受众达3000余人次。



在多方努力下,一座座笋山,如今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最坚实的幸福靠山……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 罗雯婕

校对:赵彩红

审核: 肖珍艳

每个赞和在看,都是对我们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