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主动治理“两周邻里行”走访入户工作,社区工作者每两周对辖区居民、单位、商户、街巷全覆盖走访,建立“五访五问”工作机制,即“访民情问民意、访民忧问民困、访民诉问民盼、访民智问民策、访民生问民效”,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摸排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困难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细心细致访民情、问民意 建立“地图+底册”
社区党组织书记统筹制定本社区整体走访计划,立足实际,针对常住居民、空置房屋、法人单位及个体商户、街巷等明确各社区工作者“责任田”,每两周进行一轮全覆盖走访,对居民信息、房屋情况、单位性质、街巷环境等情况进行全要素记录更新,确保街不漏社、社不漏片、片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各社区将收集到的居民需求、问题、意见建议等第一时间进行上传,实现信息实时更新、数据一库集成;街道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汇总分析数据、梳理整合信息,形成基础情况信息化“底册”。
耐心耐性访民忧、问民困 着力“寻症+觅径”
根据基本信息、问题需求等,社区对走访对象进行“精准画像”,从居民群众诉求入手,从驻区单位和商户需求出发,探索沟通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基础“画像”和沟通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对走访对象实行“红黄绿灯”分级标记,对标注不同颜色的住户分别细化走访频次和沟通策略。将走访中发现的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城市治理问题梳理形成社区项目储备清单,结合专业研判和实地评估,对房屋修缮、树木倒伏、道路修补等隐患问题按紧急程度和危险程度分类分批高效解决;对摸排的特殊人群信息进行梳理,形成重点问题清单,对低保、高龄等重点人群加强关心关爱。
用心用情访民诉、问民盼 用好“吹哨+自治”
由居民吹响“困难哨”,随时向社区工作者反映诉求,实现一般矛盾就地化解,相对复杂矛盾由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等合力解决;由社区吹响“克难哨”,对难以解决、反映集中的问题,依托“紫金东华庭院和安”解纷中心,整合街道、社区和法治力量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由街道吹响“攻坚哨”,针对难以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协调政法单位、行业部门等联合会诊、合力攻坚,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在社区搭建“紫金小院议事厅”议事协商平台,通过走访收集大情小事和共性问题,组织居民代表协商共议,坚持小事门口办,大事街社合力办;在各楼门院挖掘培养居民骨干力量,延伸服务居民“触角”,引导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微自治”。
精心精诚访民智、问民策 挖掘“资源+力量”
街道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建言献策,有序参加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根据前期摸排和“精准画像”,街道以王府井、正义路、南池子三个社区为试点,分别从打造精品小院、驻区单位共建、挖掘热心居民角度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路径,推动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的深度参与。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宣传街社亮点工作、惠民政策和便民工程,把政策宣传送到居民家门口,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全心全意访民生、问民效 着眼“长效+善治”
街道建立居民意见反馈机制,通过随机抽取、定向座谈和问卷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走访内容、规范、效果和评价机制,推动为民服务、社区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共同发展,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制度护航、资源汇聚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典型人物、典型案例选树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东华门地域特色和“紫金东华”建设内涵,持续深化拓展“两周邻里行”品牌内涵和影响力,在提升居民、商户、单位满意度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