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10米风浪中驾驶万吨货轮“硬扛”72小时,也曾带领船员在巴西港口奋勇扑灭码头火灾,还曾接管国内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并创造单日最大加工纪录……他就是刚刚获得2024年度“山大交通大工匠”荣誉称号的青岛80后船长王有顺。日前,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王有顺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航海故事。
>>>难忘经历迎战风暴三天三夜
1981年出生的王有顺,从小就有一个航海梦,他向往着将来能做一名海员,去看世界各地的风景。2003年12月,从山东交通学院航海专业毕业不久,王有顺登上一艘开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货轮,开始了航海生涯。
从实习生到水手,再到三副、二副、大副,直至升任船长,王有顺一步步成长为货轮上的领航者。任职船长十年来,他连续安全航行45万海里,既见惯了大海的风平浪静,也经历过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而穿越合恩角的那次航程,令他终生难忘。
当时,任船长仅两年的王有顺驾驶着一艘大型散货轮,在智利港口卸完货后前往阿根廷港口装货。行驶至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时,遇到恶劣天气。记者查询发现,合恩角素有“海上珠穆朗玛峰”之称,这里波涛汹涌,航行危险,终年强风不断,并且气候寒冷。
王有顺获评“山东交通大工匠”。
王有顺回忆,当时,气象导航显示途经海域天气适合航行,但实际上海面已经出现最大接近10米高的风浪,并且夹杂着狂风暴雨不断袭来。一个又一个大浪拍打着甲板,浪花飞溅到驾驶台前方,船体横摇达30°,船头垂荡落差20米,舱室内物品纷纷掉落。地面气象分析图显示,周边海域已形成6个气旋。他说,“我们原计划驶向南纬45°海域漂航,但风暴来得实在是太快了。”
这是王有顺担任船长后,第一次遇到的重大考验。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带着船员们安全走出风暴区。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仔细分析最新气象资料,并迅速做出决定,通过原地滞航用船舶自身动力抵挡风浪。
在汪洋大海中,面对风暴的袭击,即使是数十万吨的货轮,也往往只如一叶扁舟。那一次,王有顺驾驶的是一艘225米长、载重7.6万吨的货轮。由于货轮处于空载状态,吃水只有9米左右,导致船舶横摇、垂荡得很厉害。为了减少船体受力,王有顺带领船员控制船首偏顶浪滞航迎战风暴。经过72小时坚守,货轮终于成功抵挡住袭击。
王有顺告诉记者,那3天,全体船员穿着救生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每个人几乎彻夜未眠,后方人员也及时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在此期间,他一次次联系轮机长,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随着风浪逐渐减弱,王有顺及时改变航向,冒着极大的风险,尽量靠近海岸航行,于一周之后成功穿越合恩角水域。
>>>指挥若定协助避开气旋夹击
“作为船上的主心骨,船长任何时候都不能慌。”王有顺坦言,在海上航行多年,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会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只有当完成航行任务,双脚踏上码头的那一刻,一直紧绷的心才能完全放松下来。
2024年3月,王有顺转岗至公司海务部门,成为一名岸基管理人员。在这个新的部门,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航海经验,在青岛后方协助更多的船长在大海上平安远行。
2024年11月,山东海运一艘8.2万吨散货轮正在执行中国到美国哥伦比亚河港口装载粮食的航次任务。当该轮航行至北太平洋海域时,遭遇两个气旋“夹击”。根据货轮承租方气导部门的航线和要求,船舶正好穿过两个气旋中心,这意味着该轮将遭遇特别恶劣的天气海况,将直接威胁到船舶的安全航行。
在2024年山东省船员职业技能竞赛中,王有顺带领团队夺得一等奖。受访者供图
紧急时刻,该轮船长及时向后方海务部门求助。王有顺闻讯立即组织部门人员展开支援,同时对该船舶航线和气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经过深入研判,再结合自己多年的航海经验,王有顺果断建议该轮立即改向,并及时更新船舶航线,同时通知各方。在前后方密切协作下,该轮最终有惊无险地驶出恶劣天气区域,船舶与人员均安然无恙。
事后,在与该船长的沟通和接触过程中,王有顺明显感觉到当事船长对岸基部门技术支持的充分信任,双方在工作上的交流进一步加深。王有顺坦言,这次经历,是进入新岗位工作以来,对他专业技能的一次实战检验,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为海务主管肩负的重任。
记者在山东海运王有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看到,一本本台账上详细记录着船舶安全操作方法等技术规范,比如如何通过巴拿马运河等,这些都是王有顺和同事们在多年的航海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为其他船员安全远航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年来,王有顺将自己的航海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新人们。在他的潜心传授下,一批新生代船长开始崭露头角。就在2024年夏天,为迎接山东省船员职业技能竞赛,王有顺带领山东海运队参赛队员进行了40天的封闭训练,最终在比赛中一举夺得航运企业队团体一等奖。
>>>善于钻研累计节省超六千万
担任船长以来,王有顺多次主动请缨接管新型船舶,包括山东海运首艘21万吨散货船“山东飞跃”轮和国内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海洋之星”轮,实现了由散货船到冷藏加工船管理的转变。
2022年1月,“海洋之星”轮在青岛投用。该轮长117.5米,总吨5350吨,可提供-55℃以下的货舱温度,主要用于高端远洋渔获的冷藏运输和海上加工。当年11月,这艘加工船刚投入运营,王有顺就奉命前往地中海担任船长一职。
当时,“海洋之星”轮正在马耳他海域进行金枪鱼作业。金枪鱼的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从捕捞出水到加工入库,对时间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作为船长,王有顺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尽快从一名商船船长切换到加工船船长角色。为了胜任新的岗位,他通过查阅资料,“恶补”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快速“入行”。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海洋之星”轮单日最大加工量超过80吨,成功创造了新的加工纪录。
王有顺曾任“山东飞跃”轮船长。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王有顺被同事们称赞为“节油达人”。他发现,正如开车一样,良好的船舶驾驶习惯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省下真金白银。比如,在抵达港口前就备好燃料,在靠港后及时关闭不必要的设备等,都可减少燃料消耗。他先后总结出13项节油高招,累计节省成本上千万元。同时,他对相关航线进行优化,一个航次就能节油12吨。他还在工作中探索出无人化机舱管理、甲板滑道等创新举措。“这些措施已累计节省费用6625万元。”山东海运工作人员说。
山东海运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王有顺在远洋航行期间,曾带领船员及时扑灭码头火灾,赢得外国友人点赞。那是在2022年初,王有顺驾驶“山东飞跃”轮靠泊巴西伊塔瓜伊港期间,突然发现码头上操作室旁的传送带燃起大火。危急关头,他迅速带领20名船员打开船上消防水泵展开扑救,30分钟后成功将大火扑灭。
据了解,从事航海工作22年来,王有顺获“全国水运系统安全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山东交通工匠”“山东交通大工匠”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国企员工,要甘于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作为。”王有顺表示,只要国家和社会有需要,他随时可重返船长岗位、出征大洋。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朱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