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 “孙吴”,被后世尊为 “亚圣”。他军事上的谋略、政治上的改革举措,都曾在战国的乱世中掀起惊涛骇浪。
然而,他性格中的致命缺陷,却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利刃,悄然划破他的命运轨迹,将他一步步拖入毁灭的深渊。
功利至上,道德天平的失衡
吴起的一生,被强烈的功利心驱使着,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困兽,在追逐功名利禄的道路上狂奔。
他出生于一个富足之家,本可安享优渥生活,可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却渴望着在权力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早年,他四处求官,散尽家财,却一无所获,还遭到乡邻的嘲笑。这份屈辱,非但没有让他反思,反而更加深了他对功成名就的执念。
当时,鲁国面临齐国的军事威胁,急需一位将领来抵御外敌。吴起一心想成为领军之人,可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这一身份成了他仕途上的绊脚石。在功名利禄的强烈诱惑下,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此向鲁君表明忠心。这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杀妻求将”。
正如《厚黑学》这书中所说:“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吴起杀妻求将,其功利之心可见一斑。” 他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厚黑”之路上走向了极端。为了功名利禄,不惜牺牲最亲近之人,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道德之上。
“杀妻求将” 这一行为,在鲁国掀起轩然大波。他如愿得到了将印,率领鲁军击败了齐国,可他的名声却在道德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鲁国百姓对他唾弃不已,其他诸侯国也对他的冷酷无情感到胆寒。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心,让他在权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也让他失去了最宝贵的人心,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恃才傲物,人际关系的崩塌
在魏国,他训练出了令诸侯闻风丧胆的魏武卒,多次率领魏军击败秦国,为魏国开疆拓土,使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然而,他的才华也让他变得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在魏国朝堂之上,他从不掩饰自己对他人的轻视。当田文担任魏国相国时,吴起心中极为不服。他自认为论战功、论治理国家的能力,自己都远超田文,于是公然去找田文理论,质问他凭什么位居自己之上。田文以国家稳定、新旧势力平衡等方面进行回应,虽让吴起一时语塞,但他心中的不满并未消除。
在《曾国藩家书》这书中,曾国藩强调:“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吴起有卓越的军事之才,却恃才傲物,在魏国朝堂上对同僚表现出轻视,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此后,他在魏国的行事风格愈发张扬,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尤其是当公叔痤继任相国后,吴起与他的矛盾更是不断激化。公叔痤忌惮吴起的才能,设计陷害他。而吴起因为平日里恃才傲物,树敌过多,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孤立无援,最终被迫逃离魏国。曾经在魏国建立的赫赫战功,也因他性格上的缺陷而化为乌有。
这也正如《墨菲定律》书中提到的:“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吴起恃才傲物,在魏国朝堂上的张扬行事风格,使得他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坏的可能性 。而他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最终矛盾激化,只能无奈逃离魏国。
刚愎自用,改革路上的独行者
后来,他前往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变法。他的改革举措极具前瞻性,旨在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升楚国的国力。
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在推行过程中,却过于激进,刚愎自用的性格再次暴露无遗。他不顾旧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强行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没有丝毫妥协与缓和的余地。他本可以在改革的节奏与方式上做出一些调整,采取更温和、循序渐进的策略,以减少阻力,可他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对反对声音充耳不闻。
楚悼王在世时,凭借着君王的权威,吴起还能勉强压制住旧贵族的反抗。但当楚悼王一死,失去了保护伞的吴起,瞬间陷入了绝境。那些积压已久的仇恨与愤怒,如火山喷发般汹涌而来。旧贵族们联合起来,对他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吴起无处可逃,最终在楚悼王的灵堂前,被乱箭射死,他的变法成果也随着他的死亡而付之东流。
吴起的一生,是充满辉煌成就的一生,也是被性格缺陷彻底摧毁的一生。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本可以成就一番更为伟大的事业,可他功利心过重、刚愎自用、恃才傲物的性格,却让他的命运急转直下。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性格对人生的巨大影响。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才华和勇气,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尊重他人,懂得妥协与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