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下陕西的地理位置:



要进攻延安,首先要过黄河。

虽然那时日夲各方面都比较先进,黄河这道天然屏障足以使日军望而却步。1939年9月,中央军委调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回防陕北绥德。11月2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以近万人的兵力带30余门大炮,分4路进占碛口、孟门和克虎寨后,一面猛烈炮击八路军留守兵团河西陈地,一面大举“扫荡”河东八路军游击陈地。碛口之敌2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集结河滩,放船强渡,三五九旅一部和警备第一、八团,以机枪对敌猛烈射击,使敌强渡落空。边区河防部队又以一部从右翼东渡,袭击敌之侧后,敌寇无奈,分路撤退。

1940年6月,日军又出动一万余人,企图摧毁八路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威胁陕甘宁边区河防,三五九旅除加强河防守备外,于6月17日以第七一八团一营东渡黄河,向进攻碛口、三交、临县的敌人进行侧击,切断敌前后方的交通联络线,该月底和7月13日又以两个营东渡,配合第一二零师主力,彻底破坏大武至三交的公路,切断敌交通运输线,日军后防自顾不暇,不得不收缩兵力,最后放弃对陕甘宁河防的进攻。

再看看我防守黄河的兵力部署:115师炮兵营,辎重营,120师第359旅718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第129师385旅部和第770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共9000余人,组成留守兵团。日寇连潼关都过不来,怎么进攻延安?除了空袭,毫无办法。



其次就是胡宗南“帮忙”。

1941年以前,胡宗南是6个军包围陕甘宁,到1943年时,胡宗南在陕甘宁有六个集团军,大约5O多万人,主力集中在东面防线沿着黄河西岸展开,从延川,宜川到洛川原来是一个集团军,后扩编至三个集团军。南面以铜川三原为核心沿耀县、旬邑县,西面到宁县。北面是邓宝珊的四个军。虽然蒋介石让胡宗南屯重兵包围陕甘宁意图明显,无形之中倒成了当时陕甘宁的一道活屏障,日寇岂有不惮之理。日寇进攻延安的意图肯定又打消了一大半。

再就是,延安离日寇主力距离更远。

各方面包括交通都没这么方便,加上当时日寇的战略意图主要是想先控制华北、华中、华南等大城市,大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在日本人的心中,陕甘宁一带属不毛之地,为了一个延安,这样做得不偿失。

在当时,日寇以为,蒋介石才是老大。

打败了蒋介石,就是打败了中国;控制了蒋介石,就等于控制住了中国,这也就是日寇最终把重心押在了攻打大城市,控制蒋介石的思路上而最终放弃进攻延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