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他的墓地位于中国台湾。他曾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狂胜当时骄横的日寇,使得他名扬世界,名垂青史。
天炉战法,其实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它和“武汉会战”时所用的倒八字口袋战法不同之处,在于“袋”只是诱敌深入,然后予以包围歼灭之。而“天炉”则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
它因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甚至当年的中国战史出版局还曾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书的前言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月,兼任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省主席。2月27日,南昌失守。9月,薛岳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9月下旬,日军六个师团在百多架飞机和三百多只舰船配合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分兵六路向长沙进犯。薛岳调集二十一个军、五十二个师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赣北、鄂南和洞庭湖畔,以阻止日军从侧面进攻。10月初,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日军惨败,伤亡四万多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军官四十余人。受到蒋介石嘉勉电,并犒赏参战将士十五万元。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下旬,日军以十一军为主,派遣四个师团及两个独立旅团,共约十五万人,在一百多架飞机、两百多只舰船支援下,分兵两路,第二次进犯长沙。薛岳调集了十七个军共二十万兵力,在正面进行“后退决战”的同时,将七个军部署于东侧山地,实施侧击,牵制敌人。经过逐次抵抗后,诱敌深入汨罗河、捞刀河伏击地带予以重创。最后,日军被迫逃回新墙河以北原据点。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2月,日军又以十二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侵犯。日军向新墙河阵地发起猛攻。薛岳命守军逐次抵抗后,将敌诱致捞刀河、浏阳河决战地区。次年1月1日,日军从东南方向进攻长沙。1942年1月4日,各部先后攻至第二次攻击线,完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随即,从东、西、南、北方向球心攻击,将敌击溃。薛岳见残敌突围北逃立即命令各部追击、侧击和截击。这次会战,历经半个多月,使南犯之敌伤亡五万多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他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日军任命板垣为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移关东军南下,加上赣北、鄂南和湘北日军,共二十余万之众,在六百余架飞机、三十辆汽车配合下,分兵三路第四次进犯长沙。1944年6月19日,长沙失守。第四次长沙会战失利。长沙失守。
日军侵占长沙后,立即分兵南下进犯衡阳。早在日军进犯长沙之前,薛岳已令战斗力较强的第十军防守衡阳。7月30日,日军在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对衡阳发动第三次攻势。薛岳命令各部进行反包围,并发出求援电十三件。这时,驻守衡阳城的第十军和暂编第五十四师,兵员已减半,战斗力大损,增援部队又受阻挡。1944年8月,日军占领衡阳后,他将部队撤至湘、赣、粤边区,阻止日军打通粤汉铁路。
1月15日,日军败兵残将,终于回到了原驻地。中国军队因为上次会战元气大伤,没能追上并全歼日军,这让薛岳和蒋介石都扼腕叹息。恼羞成怒的阿南,瞒报了日军真实伤亡,但战后,日军老兵出版了大量回忆著作,承认这场仗输得最惨,士气打击最大。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因为这场仗沸腾了。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9月14日,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给他颁发一枚自由勋章,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薛岳将军于1998年逝世,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