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7日,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平凡的一天,但在祖国南疆的老山战场上,对那些赶赴前线的战士们而言,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名为“黑豹行动”的拔点任务,也被称之为“1.7战斗”。这是自1979年以来双方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黑豹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拔除167高地上的越军武装力量,由于167高地易守难攻,越军又多次借助地形向我方部队进行骚扰,曾多次对我方人员造成伤亡,长期以来就形容了不利的局面,所以这颗毒瘤比较拔除。
夜老虎团也从中挑选了精锐士兵,他们不仅优秀,还很年轻,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也不过24岁。他们分别组建了2支突击队、火力队、战勤队,当然还有医疗队。打算在夜间向前秘密推进并发起突击。在火炮等武装力量的配合下,一举拿下这块硬骨头。
1987年的誓师大会上,摄影师为每一个即将参战的战士拍照纪念,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去很有可能就回不来。
1987年,1月6日凌晨4点,12名战士组成的潜伏队先行出发,他们的任务是勘察排雷,为大部队开辟道路,扫除障碍。到了清晨7点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指定地点进行潜伏,这一次潜伏时间可能需要24小时,而潜伏地点却离哨兵位置只有不到短短10米,这是多么危险的任务啊!
他们一直潜伏到了次日凌晨4点,任务仍在继续,第二突击队开始行动,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行踪,他们行动速度有些缓慢。但即便如此,当到了早晨7点的时候,越军做了一次试探性的发射,他们一连发出三枚炮弹,而正是这些炮弹,打在了战士董永安的附近,他身负重伤。但如果当时的董永安只是稍稍动一下,就很有可能暴露位置被敌人发现。他咬咬牙,从身上掏出一颗光荣弹塞进嘴里,就这样纹丝不动地一直撑着,直到牺牲。
当战友看到他遗体的时候,他嘴里死死咬着光荣弹,战友们不得不用工具割开嘴唇才将光荣弹取出。光荣弹的体积很小,这是战士们在战斗过程中,为了不让自己落入敌军手中,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当然,不幸的不仅仅只有董永安,还有另一名战士郗文华,当时的炮弹直接击中了他的身体,当场牺牲。
说起郗文华,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男孩子,性格羞涩腼腆,很喜欢钻研文学,原本是部队的希望,但为了光荣艰巨的任务,却在这一刻永远停止了呼吸。
7点,战斗正式打响,炮火覆盖了整片战场,当战士们得知牺牲的2名战友后,他们情绪更加激动,当时潜伏在167高地的战士开始了清除屯兵洞的行动。但是越军部队非常顽强,他们不停向我方扫射,有些战士即便身份重伤,却依旧没有停止向前的信念,在对方强劲的火力下,很难靠近洞口。而就在此时,一名战士马占福拿起爆破筒向前冲,但由于在奔跑过程中,腹部受到了穿击,可他却没有放弃,就算是受伤也在不断匍匐向前,一直爬到了敌人跟前,用肉身抵住枪口,在消灭了火力点的同时,自己也牺牲了。
另外还有战士王新华,虽然自己也已经身负重伤,但仍然在抢救更多的战友,但他由于失血过多,又特别口渴。可当时在战场上啊,哪里还能找到水喝,他实在累得不行,对身边的战友龙贵说:“给我一口尿吧!”庞龙贵又怎么做得出往战友嘴里撒尿的事呢,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王新华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牺牲。事后,庞龙贵特别自责,连战友这一点要求都没有做到。
据后勤干事史正德描述,战斗的惨烈远超乎想象,很多英雄事迹随处可见,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清点战友的遗体,哪怕漏了一个,都不能算完成任务。
他在认领遗体的时候还自信满满,以为只要看一眼就能认出来,可哪有这么简单,牺牲的战士早已被炸得面目全非,只能靠着衣服上的编码才能分辨得出来。为了护送伤病战友,这些遗体还不能及时送回去,只能存放在不远的山洞里,而当时的山洞里却存放了20多具战士遗体。
到了下午5点,战斗结束了,战友提醒史正德该回去了,可史正德却并没有那么做,他决定留下来,他要为这些战友守夜,他要送他们回家!就这一晚,他陪着21位牺牲的战友度过了一晚上,他真的很希望这些战士能够说话,能够起死回生。
下午5点半,整个黑豹行动结束,我方共计清除敌方18个屯兵洞,用坚强的意志击退了他们6次反扑,也拔出了167高地上380多名守军。但这一次参与行动的88名突击队中,最后却只有8个人活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