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在汉字之中,寓意着汇集、聚合,而在“大集”这一词汇里,它则具象为商品云集、交易繁盛的场所。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大集,就是这样一处商贸发达、商品荟萃的宝地。
海青镇地处三市四地交界处(北临潍坊诸城市桃林镇,南靠日照东港区两城街道,西接日照五莲县潮河镇),自古便是南北交融、文化荟萃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自清代开始,已有群众在海青镇自发形成定期集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每逢农历三、八开集的海青大集,已然成为了一处汇聚西海岸新区本土商品与周边地区诸多特色好品的商贸繁盛之地。
年味升腾
“生意红火得忙不过来”
1月7日(腊月初八)上午9时许,记者驱车50多公里抵达海青大集(黄发海青富民集贸市场)。入口处,早已有交警在维持着秩序。大集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海青大集也成了海青“年”集。
“年糕,年糕,热乎的年糕。”刚走进大集,耳边就传来一阵吆喝声。一辆农用三轮车前围了不少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块冒着热气儿的年糕。
馥郁的香气刺激着鼻腔,想起还没吃早饭,记者也挤上前去买了两元钱的年糕。只见摊主拿起小刀,麻利地从整盘年糕边缘切下一片,插上竹签递了过来。记者迫不及待地把年糕吃进嘴里,糯叽叽的口感混合着红糖的香甜,每一口都是记忆中的味道。
闲聊中,记者得知,摊主老张是日照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做年糕,至今已做了三十年。
“我的年糕都是每天早上现做的,周边镇上哪里逢集我就到哪里去卖。平日里一天能卖个二三百块钱,赶上周末能卖到四五百,到了快过年的时候,生意红火得都忙不过来。”老张笑得合不拢嘴。
三口两口吃完年糕,记者继续往大集深处走去。随着身边拖着小车的人越来越多,摊位也越来越密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叫卖声、欢笑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悦耳动听的乡村集市“交响曲”。
要说大集上最热闹的地方,各色肉摊当属其一。记者看到,几乎每个肉摊前都围满了人,大家争相选购,你一言我一嘴,生怕说慢了,看上的那块肉就进了别人的袋子。肋排、里脊、五花、肘子……顾客指哪儿、老板切哪儿,咔咔几刀,一头猪便卖了大半。
“赶大集要趁早,图的就是个东西新鲜。刚剔了块好肉,中午回家包包子吃。”从大村镇来赶集的刘春香拎起手中的五花肉满意地说道。
在大集上,目之所及,满是人间烟火气。沾着泥土的瓜果蔬菜、手工编制的扫帚盖垫、物美价廉的衣服鞋帽……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好品云集
“明星”香油摊一摆40年
据史料记载,“海州之往青州,途有驿站,往来人名之海青”。海青自古即为南北交融、文化荟萃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
海青大集,也因海青镇地处三市四地交界的禀赋,得以荟萃四方美物。
每逢海青大集,除了泊里、大场等周边镇,日照、潍坊等地的商贩也前来摆摊。大集上,海青大豆腐、阡上小白虾、诸城烧肉、诸城籽乌、日照黄花鱼……真可谓“一集揽尽八方物”。
“潮河李家石磨纯香油”算得上是海青大集的明星摊位。只见摊位前摆放着磨好的大桶香油和一些大大小小的玻璃瓶,走近些,阵阵油香便扑鼻而来。“我们的香油采用传统石磨工艺制作,吃了还想吃。”得知记者来意,摊主李吉玉给自家香油打起了广告。
“来半斤香油,再磨点十三香。”一位顾客对李吉玉说道。
“好嘞!”李吉玉一边答应着,一边拿起老式长把吊勺,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卖香油是小本生意,利润不高,但也是养家糊口的营生。像这样一小瓶半斤多点的卖20元,大瓶一斤的卖36元。”李吉玉告诉记者。
今年正好是李吉玉赶海青大集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除了特别恶劣的天气,他都会准时来摆摊,用他的话说,“卖货不能换地方,换了地方人家找不着。”
谈起赶集的变化,李吉玉深有感触:“以前来赶大集,都是骑着自行车,后来换成了三轮车,再后来换成了小货车。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摊位也越摆越大,我还在老家开了一间香油坊。除了石磨香油,我还卖各种调料,种类达30余种,尤其是现磨十三香、手工捣辣椒等深受顾客的喜爱。”
“潮河李家石磨纯香油”对面的摊位前同样围了不少人,由于摊位前没有挂任何招牌,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记者走上前去,发现这是一家卖熟食的摊位,猪头肉、猪耳朵、猪大肠应有尽有。问及没有挂招牌的原因,摊主张洪娥笑着说:“我在这里卖诸城烧肉都卖了30多年了,谁还不认识咱?咱自个儿都快成招牌了!”
赶集人,总是忙忙碌碌,买完这家赶那家,很少会停留。而大集上的羊汤摊,便是人们驻足歇脚的地方。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的山羊肉质细嫩,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用它做成的全羊汤也成为海青大集的招牌之一。
在“大滨全羊”的旗子下,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冒着热气,锅里乳白色的羊汤不断翻滚,羊肉特有的香味弥散在空气中。“羊肉、羊杂都有,二十的、三十的,要多少切多少。”摊主李滨边忙活边介绍说,“很多人赶集就是为了这一口,大口吃饼、大口喝汤,图个热乎过瘾。”
提升品质
历久弥新留住乡愁
鱼是年夜饭的必备食材之一,寓意“年年有余”,成为年货中的重要一员。记者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海鲜区,看到过道两旁拉着各种海鲜的大小货车排得满满当当,摊位上的干货、鲜货应有尽有。
“我们凌晨两点从批发市场进货,六点就过来了。”摊主牛涛来自日照市王家滩村,今天他准备了500多斤海鲜,有鲅鱼、鲳鱼、墨鱼、活虾等10余种。“这些海鲜差不多到中午就卖光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1万元左右。”牛涛告诉记者。
一旁,来自海青镇小店子村的摊主李清省也忙得不可开交,今天他一家三口齐上阵。“快过年了,来买海鲜的人越来越多。孩子看我们忙不过来,就趁着放假过来搭把手。”李清省说。
采访结束时,已临近中午。“得赶着回家做饭了,不然还能再逛两圈。”家住大场镇的李秀娥笑着说道。此时,她身后的小拖车里已是满满当当。
走出大集,不远处就是公交车站,满载而归的赶集人互相讨论着刚刚买到的称心年货。一辆自海青枢纽站开往西海岸汽车总站的513路公交车在车站缓缓停下,几分钟后,原本挤满人的站台变得空空荡荡,大家嘻嘻哈哈的说笑声却依旧回荡在大集上空。
据《诸城县志》及《诸城市志》记载,自清代开始,已有群众在海青镇自发形成定期集市,用于交易农产品及生活用品。现在的这处海青大集占地约30亩,每逢农历三、八开集,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海青大集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每到小年等传统节日,秧歌、茂腔等传统文化演出精彩不断,还经常开展义剪、义诊、义拍等公益活动。北茶商街作为海青镇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与海青大集充分融合,在商街内精心增设了“海青大集-海小青市集”以及热闹非凡的年货大集等极具特色的集市,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海青大集作为承载着历史记忆、经济活力与文化价值的重要场所,一直备受海青镇的高度重视。海青镇政府制定了《海青大集专项保护工作方案》,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修缮市场设施、改善交易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等,不断提升海青大集的吸引力。
海青大集,是几代人灵魂深处久远的印记,承载着满满的岁月沧桑与烟火气。在漫长的岁月中,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传承着当地的商业文化和传统习俗,让海青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