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8月21日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联合开展“我与鲁锦的故事”征文大赛,借助公众视角探索鲁锦产业发展传播新路径,促进鲁锦产业与更多领域融合发展。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作品体裁丰富,内容动人。这一个个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鲁锦之情、之美,将鲁锦蕴含在一经一纬、一针一线中的别样风情更深刻细致地展现出来。

选取当中部分作品,又或是某些作品中的动人片段,频道将同步开启“我与鲁锦的故事”征文大赛音频栏目“遇见·鲁锦”,以声音为纽带,传递文字的力量。静下心来,一起来品味这份跨越岁月洗礼的独特文化吧。

我与鲁锦的爱恨情仇

□张文雪

岁月漫漫长河,有些故事如同被时光精心编织的鲁锦,色彩斑斓,又错综复杂,缠绕着人心,讲述着一段段关于爱、恨、情、仇的细腻篇章。而我与鲁锦之间,便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学习、成长和传承的机缘故事,它不仅仅关乎于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我内心深处的一场情感旅行。

鲁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它源自齐鲁大地,是鲁西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幅属于鲁锦的作品都饱含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都蕴藏着最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都体现着山东农村绣女们把具象事物提炼归整成几何纹案的精绝智慧;都仿佛诉说着一脉千年的黄河故事。

初次邂逅鲁锦,是导师王教授手上的一份资料。翻开图册,看到一张张类似儿时床榻上的粗布床单时,我便明了原来每个在山东长大的孩子都离不开鲁锦的“温存”,那是一种类似母亲双手般的触觉质地,亲切而柔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鲁锦在那个“不太时髦”的时代几乎存在于每个山东家庭中,不论是床品,就连沙发套、电视机防尘盖等等都是鲁锦。后来在工作室接触到了一大批鲁锦样布,打开箱子的一瞬间,若干个绚烂夺目又不失稳重的颜色一跃而出,钻入我的眼眶。伸手触碰,摸到的是那个柔软又富有韧性的质地,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两千零几年,那时我五六岁的样子,夏天盘坐在青白双色条纹的老粗布床单上,姥姥举着蒲扇给我们几个孩子讲葡萄架下小动物的故事。

爱,是初见时的惊鸿一瞥,更是深入了解后的深深眷恋。奈何姥姥家早已没了葡萄架,搬入楼房后更是有各种各样面料的床品出现在家中,老粗布似乎只存在于柜子一角,它看上去变得陈旧、过时、甚至是不上档次。正式跟随导师王教授开始研究鲁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理解并学习这门古老的手艺,从了解鲁锦制作的72道工序开始,我恍然,鲁锦并非只有基础的打结、穿线。它制作要具体到棉花的精心培育,经过棉纺线染色、经纬线交织、到最后展平晾晒至成品,步步占全才算是完整的一匹鲁锦布。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我们小组接到的任务是把鲁锦纹样变成电子矢量图,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和几何方块的组合,我既无奈又欣喜,无奈这繁重精细的工作量,欣喜我可以通过矢量图制作从而对鲁锦纹样以后更进一步的理解。我与鲁锦之间的爱,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潜心研究中悄然生长。于是我用鲁锦中的原布“八板齐”构思设计了一款帆布鞋,将鲁锦的老布附着在帆布鞋表面,鲁锦布经受过工业设计高温的加工之后,居然做到了不变形、不掉色,这让我和导师眼前一亮,为鲁锦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设计的“鲁锦 x iSTEP”联名款帆布鞋

然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伴随着挑战与困难。我对鲁锦的“恨”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曾遇到过无数的挫折与困惑。有时会因为设计出的创意作品不尽如人意而感到沮丧与自责。每一次的失败与尝试,都如同与鲁锦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它教会了我耐心与坚持。鲁锦的每一个纹样,每一个纹样中的每一组单元其实都具备着时尚的潜力和前卫的抽象风格,只不过是我学艺不精,没能设计出构思巧妙,又能使鲁锦与现代产品相得益彰的作品。每当这时,鲁锦仿佛化身为一位严厉的导师,用它的沉默与坚持,让我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它让我明白要多看多学多积累,想要完成创新不仅要对鲁锦了如指掌,更要对市场环境做到心中有数。于是我心中才能有这份“恨”,但并非真正的怨恨,而是对自我不足的深刻反思,是对非遗鲁锦创新传承的追求与渴望。

情,是在共同经历风雨后,心灵深处的相互理解与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课题组中,我跟随王大海教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关于鲁锦的文创设计,尽管作品数量不菲,但我深知自己对于鲁锦创新型发展、创新型转化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微乎其微。但随着我年复一年对鲁锦的挖掘与创新,我与鲁锦之间更是建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纽带,像鲁锦其中的“包袱带”一样,鲁锦把我紧紧围绕,带着熟悉的温度,尤其是心情低落时,触摸到鲁锦就仿佛归家之后,这种感觉总能给我以心灵上的慰藉,那熟悉而又温馨的氛围便能瞬间抚平我的忧伤。鲁锦,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长辈,静静地倾听我的忧愁与快乐,给予我无限的安慰与力量。于是我在导师王教授的指导下,将鲁锦中的“包袱带”与牛仔服饰相结合,设计出了一款女士牛仔夹克,去年由淄博的一家牛仔厂打版出了样衣。我的心中满是自豪,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非遗鲁锦的传播付诸实践。


鲁锦文创“包袱带”女士牛仔夹克

至于“仇”,或许在这段故事中显得有些突兀,但在我心中,它更多是一种对失去传统的忧虑与愤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正如列入非遗的鲁锦有着太多太多美好寓意的纹样:代表国富力强、美好生活的“四大朵”;代表爱情忠贞与高洁的“鹅眼”;代表军民一心、鱼水情深的“鱼眼长流水”;代表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大合斗”;代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芝麻花”;代表席地而坐、怡然自得的“席纹”等等......鲁锦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难以言说的辛劳故事,正如长辈举着粗粝的双手,却要把最精致的东西留给你。

我时常担心,如果有一天,鲁锦在社会上销声匿迹,甚至鲁锦的织造技艺不再有人传承,那将是何等的遗憾与悲哀。因此,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尽自己所能去传播与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鲁锦。

总而言之,我与鲁锦的爱恨情仇,是一段关于传承、挑战、情感与责任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我学会了坚持与耐心,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与温度,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自信”的真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挖掘、去创新,鲁锦这一朵山东民间艺术的瑰丽,定能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策划 付玉婷 陈冠男 史歌

主播 史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