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原本就是为预防诈骗而设计出来的,但是自开始运行至今,网络诈骗似乎不减反增。
有网友评论:实名制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带来实惠,反而让犯罪分子更加精准地实施诈骗,最后受害人还是普通大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到底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性的贪婪?
实名制为何使诈骗不减反增?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实名制的历史,它是从2015年起开始运行的,当时就是为预防诈骗而设计的。
号称每个人登录的时候都得进行实名制验证,这样即便有人被诈骗了,电信公司也能很快追踪到诈骗实施人,让警方对其进行逮捕,精准定位诈骗分子,让犯罪无处遁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10年过去了,大家认为诈骗有被预防吗?非但没有,反而令诈骗更猖獗了。
我们老百姓倒是老老实实地实名制了,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骚扰电话接个不停,最令人感到害怕的是,对面竟然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甚至你的住址、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如果再用一些亲切的专业话术和你套近乎,你会不会一度怀疑对面是你失散多年的亲戚?
当你开始自我怀疑、摇摆不定时,诈骗分子可能会乘胜追击,再爆出一些你个人的资料击溃你最后的心理设防,当你放下戒心时,就上钩了。
大家可能会疑惑,骗子打电话不也用的是实名制电话号码吗?让警察叔叔联系电信公司追踪不就好了吗?
电信诈骗这么多年,大家是不是很少有听说过通过信息追踪锁定犯罪分子的?为什么?因为优势根本不在我们这边。
诈骗分子根本不会用正经的电话卡,他们会用一些虚拟号,这些虚拟号虽然并非正规的电话卡,但是用来打电话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会利用一些门路搞来大量的电话卡,隐藏身份,实施诈骗,警方和电信公司根本查无此人,这就是为什么骗子能逍遥法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果就是,老百姓老老实实用实名制手机号,骗子用虚拟号,这简直是双标现象好吗?老百姓登录的信息反而被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窃取到,再用来诈骗老百姓。这实名制到底是用来限制谁的呢?
另外,如今的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庞大,信息技术也是越来越前沿,AI生成、大数据统计、云测算等水平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诈骗分子结合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各种包装进行诈骗,比如伪装成你通讯录里的亲密联系人对你索要钱财。骗子可不是对你一个人进行诈骗,而是“广撒网”,只要是备注中填写亲密关系的,都会是他们的重点捕捞对象。
因此,在通讯录中全部记录联系人的真实姓名,不要有任何的备注,这样即使被盗号,对方也猜不出这些人与你的关系,算是上了一道保险锁。
现在的AI技术以假乱真,一些诈骗分子为了获得真实性,会采用AI模仿出受害者的声音,就连视频都可以做出来,就问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可怜人展现在你面前,给谁谁不迷糊?
诈骗分子最钟爱老年人,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与现代社会脱节,根不不了解这些诈骗手段,防范心理较弱,最重要的是——有钱。
因此,新闻中经常会有孤寡老人被骗巨大金额的报道,我们了解了这些骗子的手段后也需要向家人及时普及,防患于未然。
如今的电信诈骗已经演变成可以在全球任意地点进行,一些地区的监管水平不如国内,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但是,实名制的实施也一定程度地打击了违法犯罪,警方通过信息追踪破案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可是成熟的骗子会利用实例操作中的各种漏洞钻空子,继续实施诈骗活动。需要政府、运营商及广大网民共同监管网络安全,提高防患意识及诈骗手段,才能够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
实名制带给生活的变化
实名制的实施虽然在预防诈骗上仍然存在不小的漏洞,但是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
最直观的一个体现还是通信安全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前犯罪分子拨打我们的手机号那真是肆无忌惮,但是现在如果有陌生号码来电,手机上都会显示“疑似诈骗电话”,提前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
同时也有效遏制了商业广告,给我们的通信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险。它也推动了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为通信行业带来了时代性的进步。
受益最大的群体就是建筑工人了。以前经常会有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到处索要无果的新闻。而现在,不存在了。
建筑工人实名制登记了每个工人的真实身份信息,有利于后续的综合管理。这种做法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以便在出现拖欠工资时,能迅速找到拖欠人,让其偿还债务。
实名制还使我们的财产安全增强了。银行的开户、交易更加严格,管控更加全面,身份验证降低了银行卡被盗刷和网络诈骗的风险,增加了老百姓的资金安全。
这里要另外提一句,在收到验证码的时候,无论怎样都不可以泄露给别人,捂紧自己的口袋,不给诈骗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实名制实施之后,我们的购票和医院挂号等业务也更加便捷,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让老百姓省时省力。
大家最喜欢的一大好处可能就属移动支付莫属了。实名制与移动支付的结合,让消费者在购物、出行、娱乐等方面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真正达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虽然国外还没有完全普及),如今的国内支付手段已经被移动支付所普及,无论是街边小摊还是高档的购物中心,都可以轻松完成手机支付。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携带现金,整天诚惶诚恐地担心有小偷抢了。
实名制为我们的生活添砖加瓦,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如此看来其还是利大于弊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相信给它一些时间,让它飞一会儿,实名制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实名制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
实名制确实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接踵而至,实名认证是否侵犯了我们的个人隐私?
其实实名制本身并不会侵犯我们的个人隐私,其要求填写的个人真实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等,其实都是运营商在合规的前提下受到法律保护的,并且只用于特定的目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实名制并不侵犯隐私。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或者管理不当等问题,确实存在着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例如黑客攻击网络、内部人员泄漏或系统故障等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外泄。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选择官方认证的正规渠道、有信誉的平台进行认证,以防泄露给“心怀不轨”的第三方。
为保证资金等安全,最好经常更换密码,并且使用字母数字等复杂组合,提高密码被攻破的难度。
还应该时常留意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报警或寻找相关机构进行处理。至于那些不再使用的账号,最好及时注销,减少留存个人信息的风险。
实名制可能带来的信息泄露问题是各方都需要加强应对的,而我们老百姓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他人,保护资金安全就是保护自己的明天。
运营商在电信诈骗中充当的角色
如今,电信诈骗严重,充斥着互联网平台和我们的生活。运营商在其中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否有将大家的实名制身份信息透露给骗子的可能?
运营商充当的身份角色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因人而异。一些电信运营商或内部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对诈骗视而不见,甚至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提供工单信息、重复开卡等,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助长了电信诈骗的嚣张气焰,法律应给予严厉的打击。
也有很多一部分运营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投入到反诈宣传的战线中,通过各种方式为大家科普。
值得明确的是,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是负责通信服务,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而不是对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因此,运行商不直接承担用户在网络上被诈骗的法律责任。
但是,运营商如果没有履行其义务,没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导致用户遭受电信诈骗损失财产,这种情况下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部分运营商在电信诈骗中充当着被利用和主动参与的角色,但也有一些是积极响应反诈宣传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运营商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公司,注意鉴别。
结语
实名制运行至今,确实存在不少的漏洞需要完善,国家也颁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运营商也会在保护网民个人隐私和信息方面,负起更重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