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

吴国发

(2023年7月13日)

内容提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韩非、张载,王安石、朱熹等,对此都有论述。本文介绍他们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最后得出三条结论。

关键词:哲学 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老子 张载 王安石 朱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主席进一步提出并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韩非、张载,王安石、朱熹等,对于“对立统一规律”都有论述。但是,他们都没有明确使用过“对立统一”的概念,更没有提及“对立统一规律”。

(一)老子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春秋时期的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具有“对立统一”的思想。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

老子认为,对立的事物都相互依存。他指出:事物都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指出,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易传》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

孔子之后的学者文集《易传》中有辩证法和对立统一思想。

其一,《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说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其二,《易传》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

其三,《易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

(三)韩非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具有很多辩证法思想。

《韩非子》中说:“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驰张。”这是说对立统一是普遍现象。

韩非说:“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这里指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

(四)张载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哲学家张载(公元1020年-1077年)首次阐述了对立统一思想

张载认为,宇宙充满“气”。他在《正蒙·太和》中说:“虚空即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他在《正蒙·语录抄》断定,“气”是“物”:“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

张载在《正蒙·太和》中进一步推断:“一物两体”,“有象斯有对”,在统一的事物中,有两个对立面;“不有两,则无一”,“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这就是说,一个整体分为两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对立面,二者对立统一。

张载进一步肯定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一故神,二故化”,“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五)王安石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公元1019年-1086年)对哲学问题有很多论述。

王安石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每一个事物整体都一分为二,“五行之为物,皆各有耦”,“耦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洪范传》)。

王安石归纳出六对矛盾,对立统一。他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是皆不免有所对”(《道德经注·天下皆知章第二》)。

王安石还提出,“相克”才能“相治”的观点,即通过对立面的斗争——相克,才能形成新的事物。由此可知,王安石已经悟出“对立统一”的规律。



(六)程颢、程颐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二程全书》中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说:“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这里指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体。

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天下无不二者”。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七)朱熹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对哲学问题有很多论述,其中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周易本义》中,朱熹说:“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

朱熹在解释《两铭》的“明理一而分殊”时说: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即“天地之化,包括天外,运行无穷,然其所以为实,不越乎一阴一阳两端而已。其动静、屈伸、往来、阖辟、开降、浮沉之性,虽未尝一日不相反,然亦不可以一日而相无也。”(《金华潘文公文集序》,《朱熹文集》卷七十六)又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语类》卷九十八)

朱熹上面的论述,既有“一分为二”(“一而分殊”),又有“合二而一”(“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朱熹已经悟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对立的两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矛盾着的双方互相斗争,互相转化。

(八)简短的结论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得出下列简短的结论:

第一,所谓“中国古代无哲学家”的断言是错误的。本文所说的老子、韩非、张载、王安石、程颢程颐、朱熹都是哲学家。本文没有提及的孟子、墨子、荀子、王充、刘禹锡、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哲学家,也是思想家。

第二,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对立统一”有不少论述,其中有的哲学家,例如张载、王安石、朱熹,已经悟出了“对立统一规律”。

第三,联系到笔者的另一篇文章《“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哲学家是把“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合二而一”联系在一起论述的。这无疑是正确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